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做過那麼多動靜脈廔管, 我終於也遇到" 竊血症候群了steal syndrome "

記得上個月才跟新竹的內科醫師談過所謂steal syndrome, 竊血症候群,
指的是做完動靜脈廔管後造成肢體末梢的動脈循環變差, 病人會有指頭變冷蒼白甚至發紫以及發麻疼痛的狀況, 最淒慘的是造成神經受損或是末梢肢體壞死甚至截肢
各位可以想像那是多麼悲慘的狀況, 病人原先只是來做個小小的動靜脈廔管手術結局竟然是 .....截肢失掉一隻手, 我曾經看過前輩醫師遭遇過, 對醫師及患者都是一個恐怖的經驗
入行超過11個年頭, 做了那麼多的動靜脈廔管, 比較常見的是做人工血管的動靜脈廔管的患者比較容易在手術後末端肢體會比較冰冷, 可是追蹤個一個月這些症狀就完全消失了, 表示原先應該跑到肢體末梢的動脈血在中途就被動靜脈廔管偷走了大半的動脈血造成指頭等末梢血液供應不足, 可是經過一段時間, 末梢的循環會慢慢適應改善, 沒有大問題發生過

前幾個禮拜的患者是左側上肢攣縮的患者, 左側上肢因為兩年前在中區另一家大型醫學中心做完左側上臂人工血管的動靜脈廔管後發生末梢循環不良, 整個手臂發麻疼痛, 一直過了兩個禮拜回去外科門診才發現是嚴重的竊血症候群, 醫師建議將左手洗腎廔管移除改做另一隻手, 家屬害怕另一隻慣用手手術後一樣會發生同樣的問題,拒絕處理, 輾轉打聽回到豐原醫院,  經過學弟做了一個末端動脈的繞道手術後, 病人的手指頭不再發麻冰冷疼痛, 可是整隻手慢慢的變萎縮關節攣曲, 無法恢復正常功能了........
        患者兩年後來到我們醫院發現是人工血管感染出血已經在外院移除掉感染的人工血管, 準備再做個新的廔管, 我跟家屬講好要在右手做個新的廔管, 可是麻醉前, 就在我們忙著檢查右手血管時,阿婆突然間冒出一句話, " 不要做我的右手, 我只要做左手, 右手又出問題我就不要活了....."
        跑出去跟家屬再溝通一次, 最後決定再左手重新找到可以用的動靜脈再做一次人工血管的動靜脈廔管, 由於之前手術造成的嚴重血管沾黏, 著實讓我在手術時吃足苦頭, 還好阿婆使用全身麻醉,不然一定痛到手術被迫終止....
        完成手術, 非常滿意這個新的廔管的震顫, 表示血流順暢, 一定可以很快使用, 約定患者兩天後回來門診

        兩天後, 我的天呀, 病人戴著毛手套進來門診, 原來整隻左手已經變成冰冷疼痛發紫了, 原來兩年前在x 總發生的問題, 又再次發生, 即使我很小心地縫合動脈接口, 避免影響末梢的動脈血供應, 事實還是無情的發生, 緊急安排病患再次進入手術室, 做了一個跨手肘的遠端動脈繞道手術, 很神奇的, 一做完患者的手指馬上變成溫暖的粉紅色,不再發黑發紫...
還好習慣做完手術叫病人回來看門診, 不然一個禮拜或兩個禮拜後才回來拆線, 不就慘了......截肢??????我真的捏了一大把冷汗.................

    我想患者的左手手肘以下的動脈一定有某些問題, 這個問題在洗腎廔管不太順暢的時候, 勉強可以維持可以洗腎, 又不大有明顯竊血症候群發生; 我這個大白痴, 以為病人經過兩年, 左手前臂的血液供應應該已經形成足夠的側肢循環, 可以容忍再一次動靜脈廔管, 殊不知, 就在我得意血管接的不錯非常順暢的時候, 病人的末梢血液原先的平衡一下子就被我打破了, 頓時左手沒多久就發冷變白, 我還不自知......
   經過這次教訓, 雖然回想若再重來一次, 可能要在手術前做好血管評估, 最好安排一次血管攝影搞清楚已經亂七八糟的左手動脈循環, 可能原先在豐原醫院做的末端動脈繞道血管可能已經阻塞或是嚴重狹窄, 應該事先處理清楚, 還有手術後還是要摸摸患者的末梢脈搏是否太弱, 病人是否該側已經發麻疼痛冰冷, 否則再一次遇到遠道而來的患者, 恐怕就會產生神經受損, 皮膚肌肉壞死等極度淒慘的狀況了 ........

醫生我的爸爸才做完動脈繞道手術兩年多怎麼血管又塞住了

這位患者已經87歲了
由於住在山上, 手術後沒有回來門診追蹤, 我對於他的名字很陌生
翻了一下病歷才知道是兩年多前因為一根腳指頭發黑壞死, 由整形外科醫師轉來本科做血管繞道
由於大腿及膝蓋處的動脈已經慢性阻塞了, 有嚴重鈣化
當初沒有嘗試考慮做任何血管內的導管,血管整形汽球擴張或是植入支架
直接簡單的使用人工血管從患者的腹股溝總股動脈拉到膝蓋下品質還不錯的膕動脈做個繞道手術
患者的傷口果然迅速變好不需截掉趾頭

其實手術前我也知道, 人工血管使用在膝蓋上動脈繞道可以有兩年七成的通暢率,使用在膝蓋下只剩下5成不到, 可是病人實在有夠老, 當初沒有考慮使用患者自己身上的大隱靜脈來做繞道手術

患者再回來門診, 已經又是腳指頭發黑疼痛腫脹無法行走超過兩個禮拜了, 想當然耳, 繞道血管一定塞掉了...............
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發現動脈阻塞嚴重, 不僅整個人工血管完全塞掉, 連帶的小腿段的血管也完全塞住, 只剩下細細的一條緋骨動脈, 原先還不錯的脛骨後動脈已經塞掉只剩下腳踝內側出現一點點細細的血絲樣血管
以這樣的年紀, 這樣的血管攝影, 按照以前的常規, 大概知道不用通血管也不用接血管了, 如果藥物治療失敗, 直接找骨科做截肢手術........
偏偏這位患者卻是原先還能在山裡面種果樹, 竹筍的老農夫, 不能忍受這樣的結果....

我硬著頭皮安排進去手術室再做一次血栓去除, 還大陣仗的準備血管攝影的設備, 準備來大搞一番, 死馬當活馬醫......
結果, 先在膝蓋下切開原先的人工血管,才知道我可以輕鬆的通掉整條脛骨後動脈的血栓, 可能有20公分長的大血塊, 然後便是漂亮的亮紅色血液回流出來, 哈哈哈, 這下子可大有機會了, 原來病人這次血管阻塞是在腹股溝接口處,而不是常常發生在這種病患這種情形膝蓋下末端接口嚴重狹窄, 只要使用汽球擴張的手法, 便輕鬆的打開原本塞了超過8成的腹股溝處近端接口......
果然病人的腳馬上呈現反射性的多血症( reactive hyperemia ) , 原先發黑的腳指頭馬上便紅便熱, 比另一隻腳還熱,  證實血液已經通暢了
這樣的場景讓我想到是否以前認為人工血管塞掉了, 電腦斷層看起來沒有血管可以接了, 就可以決定去截肢好像有邏輯思考的盲點...血管攝影總是影像學上的臆測; 血管實際的狀況總是要開刀進去了才知道, 最好不要讓那些不開刀的大主任指著血管攝影對著你說" 沒辦法手術了吧, 建議病人去截肢吧....." 這樣不是有點冤嗎????
第二點是, 台灣的醫師還是要建立血管超音波追蹤的機制, 多多使用血管整形的手法, 才可以刷新以往人工血管很快阻塞的壞紀錄, 你說是唄......

回國不到兩週我已經開了超過10台下肢動脈阻塞的病人了.....

2/26, "  我好像沒有開過這個久的下肢動脈重建手術了....... "
 今天我幫這位新陳代謝科轉來的病人開完刀, 才發現已經下午四點了, 就這個一台刀從早上八點進來開刀房,   竟然開了7個小時, Orz........
原來這位患者整隻右腳從過年前就每天疼痛難睡, 一直撐到過完年, 才由孫女陪同前來門診
右腳冰冷疼痛, 表皮發紅光亮無毛, 典型慢性下肢動脈阻塞的患者

當天作出來的血管攝影果然發現嚴重動脈阻塞, 辜且不論另外一隻腳也是塞得一塌糊塗,
目前這隻痛腳就讓我頭痛不已, 必須結合氣球擴張打開大腿的兩條重要血管, 還要加上截取患者自己大腿的靜脈拿來作膝蓋下下肢動脈重建, 非常麻煩....
家屬與病人說到開刀答應的飛快,  我卻一個人在電腦前面對著血管攝影搔頭嘆氣, 一直到患者麻醉完才決定怎麼做, 打定主意先用氣球看看可不可以打通膝蓋附近完全塞住的動脈, 再視情況決定是否置放血管支架, 然後萬萬不得以只好通完大腿的兩條血管後, 做下肢動脈繞道大手術.....

可惜, 雖然不銹鋼導引絲可以順利的放入完全阻塞的血管, 可是用遍全開刀房的血管整型氣球就是無法打通兩處好像香腸相連的嚴重狹窄, 只剩下使用所謂切割血管整型氣球( cutting balloon ), 偏偏這個東西必須自費4萬多元 ......

想到患者家境不佳又無法保證使用這個切割氣球硬把血管阻塞的地方打通可以維持血管通暢有多久, 就沒有勇氣去跟家屬說, 所以只好將大腿兩處明顯狹窄的血管打通後, 開始截取病人大腿到腳踝的靜脈, 準備做動脈重建手術

偏偏這位患者的靜脈非常小, 實在非常難處理, 截取完足夠長度的兩段血管再加上原先的血管整型手術已經過了四個鐘頭了.......

還好選擇用來繞道的血管狀況還不錯, 迅速的接完血管, 止好血, 縫完傷口, , 我的腰已經伸不直了我的眼睛快要拖窗了....還好令人欣慰的是, 病人的腳馬上變成漂亮溫暖的顏色, 一切辛苦總算有點代價....

這樣大規模的結合血管整型以及外科動脈重建繞道手術, 我想這是回國以來的第十個了吧, 還是不止?????
其實我真的很想喊累, 面對一直不太齊全的開刀房血管整型設備, 以及昂貴的血管攝影相關自費處置,往往只能拿起手術刀繼續做著這最傳統的手術, 沒辦法將國外所學盡量施展...
我也祈禱萬能的天神呀, 希望天氣趕快回暖吧, 讓這些患者腳不痛了吧, 也讓醫師休息休息他的腰跟眼吧......

2008年2月23日 星期六

創傷性動脈截斷只好使用接血管的方式來搶救患肢了

2/23; 昨天來了個被電梯門截斷小腿的患者
整隻小腿的骨頭斷成三四截
腳則變成完全冰冷沒有血色
雖然急診室醫師按照慣例做了電腦斷層血管攝影
可是想也知道   結果一定是整個腳重要的兩條動脈全部嚴重阻塞了

其實我有點想用血管內氣球或支架的方法來做看看這隻腳的循環可否重新建立不需手術
偏偏患者是個勞動工作者負擔不起萬一需要使用包覆式支架動輒八九萬元的高單價醫療產品
所以在骨科做完外固定手術後
我們便接著做下肢的動脈繞道手術
使用病人同側大腿的靜脈拿來做被截斷動脈的那一腳的遠端動脈繞道手術

果然病人在做了繞道手術後, 整隻腳的顏色與溫度馬上恢復正常, 也不再麻痛難耐了
希望雖然軟組織有嚴重壓砸傷好像肌肉與韌帶都被扯斷壞死了
還是有機會以補皮或是做一個肌皮瓣移植可以蓋祝這個嚴重受損的部位讓傷口可以順利癒合

想起以前803醫院與台中仁愛醫院都有骨科醫師將骨折後動脈受損的患者轉來本院治療也都很巧遇到我值班, 記得有一個我還只做了血栓清除手術以為病人的問題就解決了, 結果隔天馬上又塞住了, 才又進去開刀房做遠端動脈的繞道手術

可以知道這樣的嚴重骨折可以將整個動脈內膜撕碎, 讓原先以為可以輕鬆通一下血管就好了的醫師跌破眼鏡, 在目前有覆蓋式動脈支架出現以來, 我期待會有病人願意使用此高科技產品, 我相信可以有效減少開刀的時間與身體負擔, 對病人應該很有幫助

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葉克膜不是病人血壓不行了已經開始心臟按摩了才想到要用......

時常不管有沒有值班時都會接到內科醫師在導管室或是加護病房的求救, 某某患者做完心導管心臟就一直心律不整.....已經在CPR 了,  " 趕快來放葉克膜救救病人吧....."
結果就是外科醫師聯絡了一堆人 , 一群人搞了一兩個小時, 病人後來還是死於多處器官衰竭....

我一直在灌輸心臟內科醫師一個觀念
遇到急性心肌梗塞或是疑似心肌炎或是擴張性心肌病變的患者如果已經進展到休克的階段,   不是將病人趕快推去導管室做心導管而是要趕快插主動脈氣球幫浦以及考慮是否趕快叫心臟外科決定是否放置體內葉克膜讓患者盡速脫離休克.....偏偏內科醫師以及急診醫師就是聽不懂......Orz
因為許多人的觀念以為葉克膜只可以用在甚麼方法都用盡的時候
許多醫師不知道葉克膜的作用其實只是讓心臟及肺臟短時間休養生息, 其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在保護心臟以外的器官免於長時間休克的傷害
心臟沒有作用了, 不管多會通血管的醫師將病人的血管通得多漂亮, 都無法保證做了心導管能不能馬上讓心臟恢復足夠維持其他器官作用的功能,只有趕快提供體外的葉克膜立即的急救幫助, 才可以要及早讓患者脫離心臟無力造成的嚴重休克,免於長時間休克讓身體其他器官陸續損壞; 你可以看到往往讓原先只有一個器官( 心 ) 損壞的患者因為搶救太慢造成後續的腎衰竭, 肝衰竭或是根本變成植物人結果便是完全失去拯救心臟的意義......
如果真的心臟做了心導管或是作了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也沒有足夠的功能, 只要病人沒有多器官衰竭只要患者還是清醒的都還有機會去做左心室輔助器或是心臟移植手術, 我們遇過幸運的患者, 心臟完全不動的狀況下以葉克膜讓心臟休息了三五天後, 心臟竟然慢慢的就恢復功能了, 患者不僅因為葉克膜的支持, 保住了其他器官的功能免於洗腎, 還因為後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 心臟功能接近完全恢復反而成功出院, 目前心臟功能追蹤還在正常人的範圍, 著實令人欣慰
不過我還是常見到太多內科醫師或是急診醫師沒有將葉克膜及早使用於此類休克的患者,  讓患者失去先機, 非常可惜......


0971006補充
  很高興的發現年輕的台大陳益祥教授因為提出以葉克膜來做CPR得到刺絡針 Lancet 雜誌的肯定
刊登在今年七月的月刊中
  那一天我們在心臟內外科聯合會議中提出前文的想法結果深受內科主任的認同覺得是一大創見,看著主任漲紅興奮的的臉, 哈, 我心裡想
天呀, 這根本是老梗了
只是我們中國落後台大五年以上
應該跳樓或切腹負責
唉, 非常慚愧

ECMO 是個昂貴具嚴重傷害性的外科武器
很可惜一直沒出現在內科醫師的大腦中
連急診室的醫師都應該抓來將腦袋瓜轉一轉
我的學術地位太微薄, 但我可以努力的去做快速的做甘願的做
但是    重要的是要有人有將這個方法擺在腦袋中.....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再強悍的醫師也累了......

97/2/18,   回國第一天門診加上手術差一點把我累翻了, 大家都希望我親自診察好像其他醫師都不會看病一樣, 寧願撐著也不來看我們科其他的醫師,    Orz......,這不就是品牌崇拜的另一種表現嗎?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一天就是只能看那麼幾個病人, 開那麼多刀, 查房, 教學, 開會討論, 及學校上課真的把每個醫師都當作超人一樣看待,  除非底下有可以信任的人幫忙, 不然每個病人都自己親自服務, 我在懷疑網路上一堆人幫忙推薦患者真的不是好事.....
   每天過著看完門診看到來不及吃飯,  才在餐廳呆了一下, 開刀房已經來好幾通電話說" 李醫師你在哪裡, 快要到了嗎???" , 然後便是急急忙忙的趕到開刀房連續開個三四五六七八台刀, 還沒開完刀, 急診又有好幾個病人等著我親自去看, 解釋病情, 然後安排開刀....  日子便是這樣迅速的過了一天又一天,  一周又一周, 一月又一月........
   先不論醫師的生活品質, 病人的權利呢? 原先可以好好跟患者解釋術後的照護狀況卻往往因為馬上接著下一台刀, 來不及跟病人說上幾句話, 病人可能回家就完全不知道如何照料傷口...
   討厭醫院的制度, 讓患者可以如此無止盡的掛號, 操死每一位生意還不錯的醫師
   討厭總是如此多危急的病人, 一定要馬上手術馬上處理一點都無法商量
   討厭訓練好的幾位學弟一個個因為看不到未來的方向而離職轉院服務
   討厭沒有多少傻子醫師, 願意在待在這種看不到遠景的科謙虛學習

    我真的要大聲喊累, 我要限制門診人數, 我要一天固定不超過幾台刀, 我希望爭取科內多一點主治醫師,   我希望回家陪老婆小孩吃飯睡覺, 我不要再幫別的醫院訓練心臟血管外科專科醫師了................... 

     知道醫院真的認真的考慮跟彰基看齊跳離健保總額, 拼命沖業績, 天呀, 我想醫院真的瘋了..........我們可絕對不可以一起跟著發瘋...........................

2008年2月4日 星期一

天氣冷了, 血管阻塞的病人一個個來了

最近急診非常多的腳冷腳麻變紫皮膚發黑壞死甚至傷口糜爛口癒合不良的患者
現在的急診室幾乎看到這類病人馬上就知道是周邊動脈阻塞的患者
很快的安排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掃描
很快的會診血管外科醫師
很快的決定該怎麼通血管或是繞道手術或是氣球擴張或是置放支架或是只能打打血管擴張劑....

非常專業,  幾乎是完全符合血管外科非常高標準的診斷及治療流程

回想許多年前, 電腦斷層血管掃描還沒有如此盛行, 急診醫師, 新陳代謝科醫師, 骨科醫師,一般外科或是整形外科醫師,  腎臟科醫師對於這類的患者幾乎沒有專業的觀念, 讓患者在門診錯失最寶貴的拯救時間,  或是必須苦等放射科醫師睡飽覺才願意前來為患者執行傳統的血管攝影檢查, 簡直無法想像當初患者的可憐狀況

看過各個醫院轉診來的病例, 還是會聽到一些醫師未經過血管評估就冒然的為患者截肢或截趾, 然後發現截肢或截趾的傷口無法正常癒合才又急著安排檢查, 看看是否有血管循環的問題, 企圖幫自己之前的魯莽行為找理由, 更過份的還有醫師完全沒有想到動脈循環的問題, 馬上認定這樣的傷口只有更大範圍的截肢才可以過關, 完全視患者的利益不顧, 令人搖頭

以目前電腦斷層的技術, 呼籲如果有因為指頭皮膚發黑糜爛, 傷口癒合不良的患者, 還是必須要求醫師先做個血管狀況的檢查, 並會診血管外科醫師評估有無血管繞道的可能, 再來談截肢或截趾的手術計畫, 才是比較聰明合理的選擇

2008年2月2日 星期六

恐怖的感染型接口假性動脈瘤一不小心就會大出血

這位患者自從兩年前在外院做過一次上臂的人工血管動靜脈廔管一直傷口不好而且腫一個包
這個包有時會大一些有時會小一點
有時會紅一些有時根本不紅不腫又不痛

來門診時是因為上個禮拜好像變得比較腫吃了幾天消炎藥就變小了
洗腎診所的護士建議他來門診看看
一看到患者的手臂就知道這是一個接口假性動脈瘤的血管可能合併感染
所謂接口假性動脈瘤就發生在人工血管與自己血管吻合的地方
可能因為漏了一針或是感染吃穿了幾針造成吻合處有輕微出血滲漏可是又被病人皮膚包住
超音波下有時可以看到一個血箭噴到這個瘤裡面產生漩窩但多數情況則已被血塊封住滲漏口

假性動脈瘤可能因為身體免疫能力不佳或是身體有暫時性菌血症時造成感染, 此時動脈瘤便會發炎變紅甚至有膿汁樣分泌物
處理方法便是拿掉人工血管讓局部發炎完全癒合才可以在原地做新的人工血管, 所以病人時常需要另外做一個暫時性的洗腎希克曼導管, 非常麻煩.....
我的方法則是尋找患者健康的動脈以及進端沒有感染的人工血管做一個短短的繞道手術, 往往可以立即解決沒有地方洗腎的困擾

發炎性假性動脈瘤的另一個麻煩的地方便是原先血管的接口可能持續感染令手術的醫師不得不拿一段患者的靜脈做原先動脈的替換, 這種手術就非常大了, 患者必須在腹股溝有一個五至八公分的傷口, 拿出與手臂動脈大小相當的一段靜脈血管, 再將糜爛的動脈瘤完全切除, 一直切到組織健康的地方, 然後將取好的靜脈縫合至動脈口的兩端, 才接著做人工血管的重新繞道手術...............

我那一天遇到的患者便是這樣, 病人原先是局部麻醉手術, 非常辛苦的做完動脈瘤的切除與拿一段靜脈做動脈置換( 大約有三四公分長的一段血管被我切掉才看到品質不錯的血管內膜 ) 做完之後人工血管還等了一天才又進開刀房做血栓清除重新做一段人工血管的洗腎廔管還做了一個廔管攝影確定動脈沒事, 靜脈端狹窄不厲害才放心讓患者回去原先的洗腎診所洗腎................

想起以前我們偷懶沒有將患者全部糜爛的血管切除直接在發炎的動脈上做靜脈補片的修補雖然手術比較快可是卻發生在病房接口因為發炎爛掉繃開大出血的恐怖經驗, 我想這種比較麻煩可是比較保險的手術方法還是目前首選的標準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