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9日 星期日

健保總額下醫院內的爾虞我詐

總額制度下, 醫院生存的作法便是努力跟健保局要大一點的一塊餅
還有多多爭取像總額外的洗腎, 監獄醫院承包,開立自費呼吸照護中心,  安養中心, 坐月子中心, 美容中心,  國健局或衛生局或勞保局預算內的成人體檢/ 老年體檢/勞工體檢, 以及鼓勵各個次專科的自費醫材藥材, 還有B肝, C肝追蹤治療等所有可以爭取健保總額以外額度的業務
所以醫院的家醫科真是夯到不行
現在的家醫科醫師訓練可不是在醫學中心訓練完後出去服務鄉里開業而是多派任醫院的衛星醫院診所去建立據點爭取社區體檢工業區體檢等業務, 多方爭取總額以外的各種免費的自費的體檢健檢
至於只有負責每個月銷耗固定預算又無法創造自費業績的科別鐵定要吃鱉的

醫院在以前還要非常小心的精算每一個禮拜甚至每一天每一科的" 消耗量"
控制使每一季醫院的總健保申請額不會超過健保局預定要給的10%或是15%
然後維持住這樣的業績之下, 防止哪一季的業績突然下滑, 努力維持醫院不會太輸的地步
現在實施了這麼多年, 發現再多的總額都可以消耗的一乾二淨, 醫院的角色就是負責努力計算各科的健保申請額度每日精算, 然後再每一季末的時候決定全院是應該努力衝業績還是一起勒緊肚皮
這是醫院對於總額幾付的基本生存策略非常有效率

好了, 醫院好說歹說爭取了每一季多少億的總額, 各科的醫師來分一分吧
簡單公平的辦法, 就是按照以往的各科消耗額度來分配, 或是按照每個醫師以往的業績來決定額度
所以內科多少錢, 外科多少錢一下子就可以決定出來
可是醫療哪有辦法決定這個月要花多少錢
一個開心手術可以簡單出院三十萬元搞定也可以住在加護病房兩三個禮拜花掉一百萬元才能出院
所以每一科的錢每一個醫師的錢都可以很快不夠
當然當初保留給各科主任各部主任有一些空間可以調配可以截長補短還可以自由調控部內每一位醫師的額度
所以這個醫師省吃減用省下個五六十萬希望下半個月可以讓已經排好住院開刀的病人使用的額度可能一天之內就被挪用了三十萬元無法抗議
如此政策下的醫師就被訓練成有錢趕快用沒錢向人借的習慣
如此實施了幾個季, 發現既然東挪西挪不止各部主任傷透腦筋還嚴重破壞同事情誼而且還是讓醫院超出總額太多
每每有斷頭的風險
所有站在醫院的立場
既然業績量太好, 那麼就要限制再嚴格一些
不久之後政策變成每一科自行管控
各科內的總額共用而不是整個外科部共用
只要科內某一位醫師超支太多自然造成同一科的別位醫師無法再動用自己的額度
所以 科內任何一個大胃口的醫師都可能超支然後把其他醫師的額度用完, 這下可害慘了科內的小醫師, 只能看著自己的額度被高人氣的主任級醫師用得一毛不剩, 被迫只能往衛星醫院發展
此時還可以發現另一種文化發展出來, 由於總額制度下, 健保不再那麼嚴格的做刪減核退放大回推罰款
導致大主任們努力盡情的申報手術費用,
原先可能只能申報0.5或0.2的手術變成每項手術都申報1.0倍
原先應該算是手術的必要項目, 變成一個附帶手術,
如此一來, 原先只有三四萬元的手術可以變成高達十萬以上
當然會更快的搶走其他醫師的額度
吃虧的便是位於此食物鏈底層的年輕主治醫師

還好醫院已經貼心的幫忙準備各個地方的衛星醫院以及診所
隨時歡迎這些年輕主治醫師到衛星醫院發展
沒有總額限制唷.....

所以當病人很好心的誇我
" 李醫師一定是人氣醫師, 這麼辛苦, 還被醫院派出來到衛星醫院服務 ...."
我只有苦笑

這大多不是出於自願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