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亞利桑納鳳凰城開血管外科的年會
巧遇台灣早期從美國找回來專門治療烏腳病的許醫師
他剛好送他們醫院的一位fellow 去鳳凰城學習血管內腔內手術
我正好可以好好的請教他當初治療烏腳病的經驗
他跟我說
在他回台灣之前
烏腳病的患者幾乎都是以高位截肢收場
許多骨外科醫師被病人截了幾根趾頭之後一路往上潰爛無法收口的傷口嚇得
很快地就把病人腳踝關節甚至膝關節給犧牲了
他回國在新樓醫院主導這類患者的治療後發現病人的股動脈普遍脈搏薄弱
經血管攝影證實
這類砷中毒的患者
許多都有未被注意的髂骨動脈阻塞疾病
他當初作了許多的腹主動脈至兩側股動脈的腹膜外繞道手術
將許多病人的爛腳慢慢的調治到只需處理傷口或者低位截肢即可
他對於當初台灣醫師普遍缺乏血管外科的觀念有許多感觸
這幾年
隨著開心手術患者隨著內科技術的精進大幅減少與醫學中心黑洞效應吸走絕大多數的病人
許多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許多人都轉行做血管外科醫師與心臟手術漸行漸遠
周邊動脈阻塞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許多有動脈硬化的病人包括中風過的, 糖尿病的, 洗腎的, 心肌梗塞過的, 狹心症治療中的, 動脈瘤的
老煙槍的多年高血壓與高血脂的...
病人數比之前地區性流行的烏腳病更大宗
之前聽慈濟台北分院報告一年做了約一百五十位患者
我們醫院大約兩百出頭
病患幾乎都是糖尿病足傷口癒合不良在內科外科骨科新陳代謝科整形科感染科治療
最後發現動脈阻塞輾轉會診
希望血管治療後傷口可以癒合, 希望血管治療後腳不會疼痛, 希望血管治療後走路可以不會酸痛
...
當然裡面有一些是因為尚未正確診斷的不明腳麻腳痛或者關節疼痛被不小心診斷出來
剛好也有一些下肢動脈阻塞也被" 處理" 掉的..
成績大抵是很不錯的
可能是患者需要花一點錢自費放幾支周邊動脈支架了事
真的許多患者再回來外科門診處理傷口都稱讚血管處理後腳溫熱不再疼痛或者傷口迅速轉好
不再往上潰爛.....
可是還是不免有許多遺珠之憾的患者在別的醫院因為往上潰爛的截肢傷口讓骨外科醫師
慌張失措
迅速的建議患者接受可以早期復健很快穿上義肢不再疼痛或者自費一堆高貴傷口敷料或者
真口養肉機VAC, 高壓氧等等開銷照顧傷口半年一年等待肉白骨活殘肢的
" 復健式截肢"
等到患者又輾轉跑來心臟血管外科門診或者住院會診處理血管希望截肢的傷口長得好一點的時候
安排了一個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才發現病人雖然有糖尿病
可是他的血管阻塞只侷限在大腿的淺股動脈
只需簡單的放個支架就可以非常有效的解決足部慢性傷口潰瘍癒合不良循環不佳
擴創的傷口容易乾燥壞死
肉芽組織生長不良的種種當初決定要截肢迅速解決傷口問題的臨床困境
我不禁會想
如果在病患只有一個指頭還沒超過蹠趾關節的狀況就先處理血管
等肢體溫熱下肢血壓高一點循環好一點皮膚量側出數值比較好的表皮血氧濃度
再來做局部小範圍的清創性截趾
不是對病患比較好呢????
有沒有一個診斷標準或者測量儀器可以準確的告訴正要建議患者犧牲
踝關節或者膝關節的高位截肢的醫師
或許可以檢查看看患者的動脈是否適合處理看看
讓組織得到更多的養分氧氣血液
再來清創再來切趾頭
病人的傷口結局以及肢體保留的機會可能會跟現在更不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