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多年前開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加上二尖瓣瓣膜修補的患者
從開完刀就一直抱怨喘氣還是不順開刀進步有限
我緊張的追蹤他手術後的心臟超音波
二尖瓣修補的地方非常理想沒再有閉鎖不全的狀況
左心室收縮工率從原本的35% 進步到58%
左心室也明顯縮小
我一面勸他戒煙運動吃清淡飲食
一面一再的修改開給他吃的藥物
從一開始的阿斯匹靈到乙型阻斷劑到加上一點利尿劑以及一點口服硝化甘油藥物
還加上新型的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
改善總是有限
看著他每次來門診緊皺的眉頭
我也很煩惱
最近幾個月
病人來門診顯得意氣風發
要求我幫他減藥
原來是他開始每日爬山
抽了三十多年的煙也自然戒掉了
血壓也正常了
精神也變好了
已經開始又回到公司裡面管事情了
我笑著跟他說
心臟內外科醫師都會勸病人規律運動
至少一週三天
每次有氧運動可以達到心跳110-130下
持續三十分鐘以上
有助血糖血壓膽固醇的控制
其實我心裡想醫師自己每天日復一日的忙亂疲累的
最沒有規律運動
看著自己跟以前同學都是過了四十歲腰圍大上個五六吋
體重重個十多公斤
以及每天上班時間走樓梯到五六樓就氣喘吁吁的樣子
我就知道自己的心肺功能也應該重新鍛鍊一下了
由於家裡到台中大坑最近的登山步道只有八公里
從東北部回來一個月
我幾乎一個禮拜總要到山裡面爬山爬個三四回
有時還可以每天上山
每次帶著家裡的小狗一起去爬山一個小時
明顯的感到自己的體力有明顯的進步
連小狗的食量都正常了
熬夜開刀比較不辛苦
開刀的體力明顯變好
上班時間爬樓梯總可以一口氣臉不紅氣不喘的跑上六層樓
看著自己許多在門診規律拿藥控制血壓心臟病的患者
許多開完刀反而一日比一日虛弱無力
我總是拿許多積極的病人以及自己的經驗鼓勵他們
希望心臟外科手術後
我們除了讓病人可以擺脫心臟衰竭的慢性生命耗損或者急性心臟病的死亡威脅
我希望他們可以迅速恢復原本生活的常態
更多珍惜重回家庭重回職場
還希望病人可以恢復養生飲食以及運動理療的習慣
除非病人的關節退化
我都希望他們至少去公園走一走
更好可以爬山深層呼吸山上的鮮綠空氣
欣賞山上的美景
效仿一對一對一群一群的山友們
白髮蒼蒼還可以臉不紅氣不喘的直闖有如天梯般的登山步道
這種人生真是幸福夠味...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再登雞籠山
儘管這個禮拜休假期間在東部到處看看都有午後小陣雨的情況
我們從蘇澳出發走了一小段九號公路接上五號高速公路
再進入雪隧
竟然只花了一個小時多一點就已經接上三號國道一號國道往基隆的方向前進了
比起以前走二號省道濱海公路
實在舒服快速得多了
從一號國道下瑞芳暖暖交流道接上62號快速道路
沒一下子就來到多年前來過的古老濕潤霧氣瀰漫整個山頭佈滿層層疊疊磚紅色房子的九份山城
每次來瑞芳九份
除了拜訪燦哥的性格民宿參觀他新的攝影名作之外
也一定會跑到熙嚷熱鬧的觀光古街
興趣盎然的排隊買上一大盒阿蘭草仔粿
然後迅速鑽出有點擁擠喧鬧的街道
跑進屋旁屋後轉折彎曲得方便有趣的水泥石階
一下子就脫離現代喧嘩
進入古老沈靜
...

九份山城開發得又比多年前來的時候更熱鬧了
商店街硬生生的多了一大排
真佩服他們就是有辦法在蜿蜒的山頭上蓋上一大片屋子
然後利用屋前屋後的狹窄空間
變幻出五零年代的絕妙風華
走在古老狹窄鮮少人煙潮濕幽暗的巷道
遇到一對拿著小吉他靠在矮牆上輕清幽唱的兩個學生情侶
吉他叮咚
女聲悠揚
讓我想起以前參加校I園ICRT Youth star 比賽的年輕歲月
熟悉的旋律讓我突然非常想念以前跟我搭檔演出的女生
她還能歌聲清亮地唱著民歌嗎???
其實再次來到九份
我的計畫是一大早趁著一車車的觀光巴士還沒敲醒這個沈靜濕潤的古老山城之前
探訪多年前走進這個古老山城蜿蜒錯接在老厝屋前屋後的水泥石階
遠離喧囂雜亂的觀光街道與整理得有些失去古趣的舊登山路口
穿上早就準備好丟在車廂后座的雨傘布鞋
好像當地人一樣輕鬆自在地走向雞籠山頂

時間很早太陽還沒發威
整個雞籠山腳下山嵐繚繞霧氣蒸騰
根本看不到山腰更別提我早已忘記山頂到底有多高
抹上淡淡一層綠霉的古老土階
多半早被華麗的花崗石階與仿古石板階取代
即使星期日的早上
那些吵死人來來往往的巴士與遊覽車尚未上山
還有搶著招呼開車上山管理著一大排將一樓店面改成私人出租停車位的阿伯阿嫂們
也還只是三三兩兩的在門前突兀地拿著7-11的城市咖啡嗑牙聊天
我精神滿滿的往只有七八百公尺長的雞籠山登山步道避開車道前進
還是遇到幾個操著濃厚廣東話口音的香港客從金瓜石方向的停車場走向九份街上
看來他們也是跟我一樣
貪婪的想要趁早一飽九份山城一下子毛毛細雨海風霧氣變化萬千神似水墨畫的山景
一下子傾盆大雨可是卻可以在下一刻鐘立刻晴空萬里艷陽高照的不同風貌
再次走在濕漉漉濃霧繚繞的雞籠山登山步道
我幾乎看不到前方10公尺前的其他山友
我氣喘吁吁的一階一階地往山頂上爬
雖然只有六七百公尺長的短短步道
可是幾乎以之字形高角度的直上山頭
有點難度
連幾乎每周都在台中大坑山區爬山的我
都覺得有些吃力
一直到山頂電信公司的發射台邊的八角亭內短暫休息
途中我只遇到一位當地的阿伯正小心翼翼的往下走
以及一條脫韁四腳全濕耳朵豎直的雪納瑞犬
精神奕奕地抬頭看我
原來剛剛一路下山聽到的michael ....
應該就是小狗主人在山腳登山口的喊叫聲
哈
下山的雙叉路口
我選擇較遠坡度較緩的北面路線大約1.4公里長
原本想可以看看北面的瑞濱港口八斗子港口
偏偏霧氣太濃
目視距離實在太差根本看不見
還好
一小陣雨過去
原本的濃霧頓時消失不見
整個遠方沈睡中的漁港在透出雲層的陽光照射下
閃閃發光晶瑩剔透
讓我不顧山腰上濕滑崩塌還沒鋪設新式石階的人工土階
一步一滑的往眺望口前進
我大口呼吸著帶著淡淡海港氣味的濕冷空氣
全身感受著九份山城獨有的的美麗與淡淡哀愁
下山的步道由於雲霧盡失
讓我幾乎認不得剛剛上山的樣子
兩旁高過一個人的濃密芒草
讓我非常期待農曆九月十月的芒草花海
兩邊草叢內不知名的蛙鳴蟲叫
伴著許多衝出步道不畏人氣翩翩飛舞的黑尾鳳蝶與紅尾鳳蝶
九份的美總是讓我痴狂!
我們從蘇澳出發走了一小段九號公路接上五號高速公路
再進入雪隧
竟然只花了一個小時多一點就已經接上三號國道一號國道往基隆的方向前進了
比起以前走二號省道濱海公路
實在舒服快速得多了
從一號國道下瑞芳暖暖交流道接上62號快速道路
沒一下子就來到多年前來過的古老濕潤霧氣瀰漫整個山頭佈滿層層疊疊磚紅色房子的九份山城
每次來瑞芳九份
除了拜訪燦哥的性格民宿參觀他新的攝影名作之外
也一定會跑到熙嚷熱鬧的觀光古街
興趣盎然的排隊買上一大盒阿蘭草仔粿
然後迅速鑽出有點擁擠喧鬧的街道
跑進屋旁屋後轉折彎曲得方便有趣的水泥石階
一下子就脫離現代喧嘩
進入古老沈靜
...

九份山城開發得又比多年前來的時候更熱鬧了
商店街硬生生的多了一大排
真佩服他們就是有辦法在蜿蜒的山頭上蓋上一大片屋子
然後利用屋前屋後的狹窄空間
變幻出五零年代的絕妙風華
走在古老狹窄鮮少人煙潮濕幽暗的巷道
遇到一對拿著小吉他靠在矮牆上輕清幽唱的兩個學生情侶
吉他叮咚
女聲悠揚
讓我想起以前參加校I園ICRT Youth star 比賽的年輕歲月
熟悉的旋律讓我突然非常想念以前跟我搭檔演出的女生
她還能歌聲清亮地唱著民歌嗎???
其實再次來到九份
我的計畫是一大早趁著一車車的觀光巴士還沒敲醒這個沈靜濕潤的古老山城之前
探訪多年前走進這個古老山城蜿蜒錯接在老厝屋前屋後的水泥石階
遠離喧囂雜亂的觀光街道與整理得有些失去古趣的舊登山路口
穿上早就準備好丟在車廂后座的雨傘布鞋
好像當地人一樣輕鬆自在地走向雞籠山頂

時間很早太陽還沒發威
整個雞籠山腳下山嵐繚繞霧氣蒸騰
根本看不到山腰更別提我早已忘記山頂到底有多高
抹上淡淡一層綠霉的古老土階
多半早被華麗的花崗石階與仿古石板階取代
即使星期日的早上
那些吵死人來來往往的巴士與遊覽車尚未上山
還有搶著招呼開車上山管理著一大排將一樓店面改成私人出租停車位的阿伯阿嫂們
也還只是三三兩兩的在門前突兀地拿著7-11的城市咖啡嗑牙聊天
我精神滿滿的往只有七八百公尺長的雞籠山登山步道避開車道前進
還是遇到幾個操著濃厚廣東話口音的香港客從金瓜石方向的停車場走向九份街上
看來他們也是跟我一樣
貪婪的想要趁早一飽九份山城一下子毛毛細雨海風霧氣變化萬千神似水墨畫的山景
一下子傾盆大雨可是卻可以在下一刻鐘立刻晴空萬里艷陽高照的不同風貌
再次走在濕漉漉濃霧繚繞的雞籠山登山步道
我幾乎看不到前方10公尺前的其他山友
我氣喘吁吁的一階一階地往山頂上爬
雖然只有六七百公尺長的短短步道
可是幾乎以之字形高角度的直上山頭
有點難度
連幾乎每周都在台中大坑山區爬山的我
都覺得有些吃力
一直到山頂電信公司的發射台邊的八角亭內短暫休息
途中我只遇到一位當地的阿伯正小心翼翼的往下走
以及一條脫韁四腳全濕耳朵豎直的雪納瑞犬
精神奕奕地抬頭看我
原來剛剛一路下山聽到的michael ....
應該就是小狗主人在山腳登山口的喊叫聲
哈
下山的雙叉路口
我選擇較遠坡度較緩的北面路線大約1.4公里長
原本想可以看看北面的瑞濱港口八斗子港口
偏偏霧氣太濃
目視距離實在太差根本看不見
還好
一小陣雨過去
原本的濃霧頓時消失不見
整個遠方沈睡中的漁港在透出雲層的陽光照射下
閃閃發光晶瑩剔透
讓我不顧山腰上濕滑崩塌還沒鋪設新式石階的人工土階
一步一滑的往眺望口前進
我大口呼吸著帶著淡淡海港氣味的濕冷空氣
全身感受著九份山城獨有的的美麗與淡淡哀愁
下山的步道由於雲霧盡失
讓我幾乎認不得剛剛上山的樣子
兩旁高過一個人的濃密芒草
讓我非常期待農曆九月十月的芒草花海
兩邊草叢內不知名的蛙鳴蟲叫
伴著許多衝出步道不畏人氣翩翩飛舞的黑尾鳳蝶與紅尾鳳蝶
九份的美總是讓我痴狂!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不被打倒就有機會, 不放棄就會到終點...
連續幾個禮拜一大早趁著人不多都帶著兒子去大坑爬山
50分鐘的山路有幾段幾乎70度角的陡坡總會讓我們出了一身汗
回家不是疲累感
而是全身的暢快
連下著小雨的天氣都拿著雨傘堅持還是要上山爬一下才會過癮
爬山讓我想到以前跑5000公尺賽跑
沒訓練的時候
總會在3000公尺左右感覺無比的肌肉酸痛與精神疲勞
可是只要撐過那不舒服的一段時間
總是可以到達終點
以前帶小朋友跑步
他們跑不動了就撒賴
死也不動了就原路等你回來接他回家
爬山不一樣
一上山頭沒爬完就回不了家
再怎麼樣也得爬完上山下山兩段不同的路
我們總是一人在前一人在後
他大約落後我十分鐘到休息集合點
我估計等他到休息點的時間我就可以往叉路攻頂再走上來回十五分鐘的路到最高山頭看看
風景再下來會合跟他一起休息五分鐘
然後在一路飆下山
最後在東東芋圓做個完美結束
其實爬山真的頗能訓練人的意志力
唸書念得好也是一種意志力的表現
同樣外科醫師開一個宇宙無敵大手術也是一樣的道理
三更半夜開一個大家都知道會超過12小時甚至20小時的手術
開刀房小姐可以輪三輪都沒遇到幾個真的熟習手術的
開刀的助手可能翻白眼前後搖動站都站不穩幾乎快要污染無菌面
那種孤獨無助疲累感
哈
簡直跟馬拉松賽跑快到折返點的感覺一模一樣
就在別人都放棄的時候堅持下去沒被心裡高喊放棄的惡魔打倒
就有機會來到終點
我就是喜歡那種暢快....
50分鐘的山路有幾段幾乎70度角的陡坡總會讓我們出了一身汗
回家不是疲累感
而是全身的暢快
連下著小雨的天氣都拿著雨傘堅持還是要上山爬一下才會過癮
爬山讓我想到以前跑5000公尺賽跑
沒訓練的時候
總會在3000公尺左右感覺無比的肌肉酸痛與精神疲勞
可是只要撐過那不舒服的一段時間
總是可以到達終點
以前帶小朋友跑步
他們跑不動了就撒賴
死也不動了就原路等你回來接他回家
爬山不一樣
一上山頭沒爬完就回不了家
再怎麼樣也得爬完上山下山兩段不同的路
我們總是一人在前一人在後
他大約落後我十分鐘到休息集合點
我估計等他到休息點的時間我就可以往叉路攻頂再走上來回十五分鐘的路到最高山頭看看
風景再下來會合跟他一起休息五分鐘
然後在一路飆下山
最後在東東芋圓做個完美結束
其實爬山真的頗能訓練人的意志力
唸書念得好也是一種意志力的表現
同樣外科醫師開一個宇宙無敵大手術也是一樣的道理
三更半夜開一個大家都知道會超過12小時甚至20小時的手術
開刀房小姐可以輪三輪都沒遇到幾個真的熟習手術的
開刀的助手可能翻白眼前後搖動站都站不穩幾乎快要污染無菌面
那種孤獨無助疲累感
哈
簡直跟馬拉松賽跑快到折返點的感覺一模一樣
就在別人都放棄的時候堅持下去沒被心裡高喊放棄的惡魔打倒
就有機會來到終點
我就是喜歡那種暢快....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