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自行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自行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騎腳踏車上若茵農場

大雪山林地的若茵農場是我們家每年一定要去的一個民宿
不是為了賞螢不然就是三四月梅雨季卻下午放晴出現機率很高的低海拔雲海
只記得很次開車上山
老車總是要很吃力地加大把油排氣管噴出大量廢氣的慢慢爬上去
可是一路上蜿蜒的山路以及美麗的山坡果園還有尚未高密度開發的民宿清新的空氣以及夜間的明亮星星還有清晨溫暖陽光照射的林間步道
總是讓我每年準時報到

今年打算帶科內同事一同上山
或許只是吃個下午茶看看神奇的雲海以及落日還有壯闊山嵐

或許還可以留宿一晚大夥兒可以離開電視機及小孩煩人的功課壓力
上山泡茶聊天
農場主人準備的豐盛晚餐及早餐
用上健康新鮮當地食材
可是赫赫有名
料理簡單清爽有味讓人不禁放開肚皮努力加餐

好不容易今天的常規手術很快結束
揮別家裡反覆播放的日本核災地震海嘯的最新消息
扛起腳踏車
趁著天氣陰涼沒有下雨, 就直接往東勢山上衝
想要實際走一趟看看多久時間會到達

從台中到潭子豐原大道接上豐勢路往大雪山方向前進
全程保持23-28公里的速度保持體力的前進
說實在我只記得若茵農場不遠, 只比去東勢林場的時間長一點可是上山必須蜿蜒在
滿是高接梨甜柿與桃子果園的一個又一個不算低緩的山坡
我可不敢衝得太快

下午兩點鐘出發目標五點前到達七點前回到家
結果週末的車潮並不像想像多
往東勢山上更是車少安靜
看一下計時器才一個小時出頭
偶而有幾台車子經過還搖下車窗跟我加油
我只覺得一路體能狀況很好, 只是原先以為山上溫度劇降穿了據說可以在雪地中足夠擋風保暖又排汗
的descent 長袖厚車衣加上長車褲讓我吃足苦頭, 原來平地氣溫23 度, 開始爬山也才掉了2度左右而已
早知道就穿上odlo 的一般保暖衣外加一件短袖排汗衣就夠了

往大雪山兩旁的果樹真是五花八門
已經結實纍纍的是前一陣子才接枝開花的綠色小高接梨
還看到滿山大約螢火蟲季會拿出來賣的小甜桃醃漬酸梨也都冒出白色的粉紅色的整樹花海
前一陣子在大坑山區練習一路大盤上山果然讓腳力變好了
即使是超過十度的陡坡也可以安坐在座墊上不須抽車就上山了

繞過許多大型產銷班農舍與水果倉庫
很快就到了擁有無敵山谷美景與滿山果樹花海的路邊會車觀景區
神奇的是, 原本山下一片晴朗的天氣到這裡因為接連幾天下雨土地吸飽水氣
老是霧鎖深山
別有一番意境

輕鬆地從台中市區出發發現竟然只要一個半小時左右
我已經身在渺無人煙的半山腰貪婪恣意的欣賞山中美景大口呼吸新鮮空氣
偶而一個車子下山
看我停下來欣賞山中美景也靠邊停車拿出照相機猛拍
哈,我可是熟門熟路唷

喝了幾口水繼續往山頂前進
原本山腰雲霧繚繞的景象總是在這裡變得晴朗開闊
一定是大雪山社區到了
在螢火蟲季還沒展開前
這裡只有少數經人介紹或者之前來過的客人會選擇在這裡民宿停留
享受大雪山的清冷安靜
如果喜歡一路孟宗竹林與刻意栽種的高價肖楠樹的美麗山路
則還要繼續往上
往山嵐瀰漫鋪天蓋地能見度只有短短不到十公尺的山上前進

終於在屁股及腰部開始抗議沒多久
我看到令人欣慰的立牌
到了大棟派出所看了一下碼表離台中出發地約43公里
一路保持體力的慢騎
包括在東勢橋前上洗手間以及路上接了兩通電話還有停車修理掉鏈一次欣賞美景兩次
花了兩個小時20分鐘

從大棟派出所進去若茵農場還要幾公里路
今天由於是探路性質
我打算就騎到這裡
看看天色越來越晚霧氣越來越濃
之前國姓鄉的記憶又再度回來

腳踏車的白燈在霧中根本一點都看不到

我只簡單的休息了一下就穿上下坡外套
飛奔下山了
回到家裡一路下坡
才花了一個小時20分
天色還很明亮呢

這下子可以跟同事敲定,真的可以騎腳踏車直上若茵農場了...............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顧路...

從大學時代騎腳踏車至今
我從來沒有因為車輪內胎或外胎破掉補過胎
等到自己開始一個人長途騎車以及爬文研究了一堆上山下海環島的文章後
我就拿家裡的老公路車練習拆胎補胎換胎
防止在路上突然間插到一根鐵釘或者破玻璃瓶輪子破掉求助無門

第一次拆胎使用兩把一字起子發現外胎緊緊黏住輪框
好不容易將外胎拆離輪框, 將內胎拿出來再裝進 打氣檢查內胎狀況發現內胎上滿滿的坑坑疤疤
都是小洞
趕緊出發去家裡附近的腳踏車店花了一百元買了一個700 x 18-25C的正新美嘴內胎
然後興致高昂的在家裡跟兒子兩個人拿著一字起子拼命的將拆好的外胎包裹住內胎
塞進腳踏車輪框中
花了二十多分鐘
終於將外胎兩邊突緣塞進輪框中
兩個人很高興的開始灌風打氣
很丟臉的是   從外胎內又傳出漏風的聲音
等到我將外胎再次拆掉
發現裡面的內胎又因為我們兩個不得其法又用錯工具地猛塞外胎
又讓一字起子戳壞了內胎兩三個洞了

我只好很丟臉的拿著輪框外胎跑到腳踏車店
車店的老闆一看我們灰頭土臉的樣子
笑一笑很快地幫我裝好一個新內胎
最後說了一句

我們幫你裝到好收150元就好了
賺個小工錢而已啦

有過在老闆面前看他裝胎的印象
我回家路上馬上買了一組隨車工具
準備再自己拆裝一次內胎
這次果然快速很多
不到十分鐘就拆裝完畢
現在只剩下補胎的技巧了

我拿出被我戳了幾個洞的內胎
翻出隨車工具裡面的補胎片
練習補胎
先挑一個小洞效果很好
打氣後測試發現沒有漏氣
接著補兩個面對面的縱向裂口
先使用一個大片的補胎片
確實黏緊再將補胎片仔細敲平
結果發現打氣一超過50psi 補好的洞就被高壓氣體沖開了
我換成兩片小號的補胎片再補一次
補好的內胎打起氣來好像小腸中間有個50%的狹窄一樣可是沒有漏氣
我還是將他塞進外胎中試試看這樣的內胎能不能勉強使用

結果等到我將內胎壓力增加到60psi
孰悉的漏氣聲又從外胎中大量洩出
哎唷   補胎片又被沖開了
大失敗

練習了這一次後
我發現還是在馬鞍袋內塞進一條備用內胎要比準備一堆補胎片還來得實際一點
只記得在網路上看了幾條內胎還沒決定要買乳膠的還是橡膠的法式嘴的還是美式嘴的
還是沒有積極動作

前幾天
趁著天氣回暖又騎著腳踏車經中正露營區中興嶺到白冷圳然後爬兩座山回家
就在中興嶺下坡路上
因為想要超越前面烏龜車結果撞到兩線道中線的反光墩座
只聽到咻--咻兩聲
心裡想能不能再滑一下距離後再比較安全的路邊修理輪胎
沒想到一下子就聽到前輪輪框磨地的聲音
趕緊煞停
牽一小段路走到對面車道旁的竹林空地
開始拆車輪拆外胎
檢查內胎發現因為下坡連續煞車加上猛烈撞擊
將原本馬牌的內胎橡膠膠合的地方撞裂了兩個洞
好像十二指腸潰瘍一般的kissing ulcers
原來內胎破掉可以不是扎到尖銳物品
而是高壓內胎氣體直接衝開橡皮接合縫

我挑了一個大的補胎片在路邊開始補胎
發現補完打氣起來還是漏氣
整個黏膠翻起來
似乎是我沒將胎壁磨得足夠粗糙或者等黏膠乾的時間不夠久
還是沒將補胎片敲平???
一位騎著登山車的阿伯好心的停車下來拿著他的補胎片要給我試試
結果看了我的破洞後下了一個結論
您的破洞太大了還是很難一次補好的兩個洞可能補不起來
他勸我找人送一條內胎來換或者將腳踏車載下山比較快

我只好忍著老婆的無情譏笑
打電話通知她來接我
偏偏她根本不知道怎麼從家裡開車來中興嶺
我大致跟他說了一下還交代她帶著她的iphone 至少可以一路導航過來

安排好了後路我又試著補胎看看
只找到一個勉強夠大的補胎片
恰巧可以將兩個洞遮住
也希望會不會小一點反而可以比較平整貼住胎壁成功
這次我將胎壁磨得更粗糙將強力膠等得夠黏了之後才將補胎片貼上還拿起路旁的石頭仔細敲平
等了十分鐘才打起氣來測試
結果還是迸開漏氣

這下子我只好甘願的坐在路邊大石頭上休息等老婆開車過來
大學時代我老婆就是出名的路癡綽號是小P
就是亂馬裡面的迷路小豬
離開家裡幾個路口就會迷路
果不其然
從4:50通知她開車來接我,就一直接到她的求救電話
 一下子走到太原車站, 一下子走到太平, 一下子看到東光路, 一下子又跑到鐵軌旁,
好不容易問了三四個人走到正確的東山路
又在東山路上轉錯彎跑到山上的廟前面了
短短十多公里的路一共花了她將近兩個小時才找到

我可憐兮兮的坐在山上蜿蜒山路的路旁邊的大石頭上
旁邊還站著幾隻好奇的野狗
從天亮等到天黑
從山上溫度還有17-18度等到氣溫掉到12-13度
臉上滿滿的都是呼嘯而過的汽車捲起的細砂石
連眼睫毛上都是砂粒
實在狼狽不堪

在路上我跑到腳踏車零件店裡補了一盒免膠補胎片還有四條內胎
希望以後再發生類似的狀況還是別補胎了直接換上內胎回家再慢慢補看看
或者直接拿到腳踏車店請老闆補胎還比較牢靠一點

雖然現在我都會在馬鞍袋裡帶上一條便宜的可折式內胎
現在我在路上再看到大一點的窟窿或者石塊還是反光墩
我都有心理障礙的一定要減速通過或者繞過去

腳踏車的輪胎實在比機車輪胎脆弱太多了
我親愛的老婆則一直想要準備一個新光保全用來衛星定位失蹤老人的衛星定位發報器在我車上
方便她可以在家裡車上追蹤我的位置

徹底掉漆了.............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八度C的感動

騎著腳踏車在清晨七八點鐘處在能見度只有10幾公尺標高700-800公尺海拔的國姓鄉山上
我發現應該要有人發明腳踏車的霧燈
因為目前市面上買得到的白光LED前燈在一片霧茫茫的山上實在一點用處都沒有
只能耳朵聽著從前面後面呼嘯而過跟我一樣一大早在清晨美麗冷冽的山路上奔馳的摩托車與小貨車
小心的貼著路旁白線讓開道路
希望他們可以經過我的時候原諒我沒用的閃爍前後燈
不要忘記我的存在

鼻子吸進混著路過汽車摩托車的冰冷白霧
規律的從口中吐出一縷縷白煙
如果山路沒有這麼陡峭
我可能會感受到自己有如吞雲吐霧抽煙般的自在
低頭看著腳踏車上碼表的溫度  
8℃
這樣的清晨
在聖誕節的隔天一大早
我從溫暖的被窩爬起來準備一些乾糧開水
早上喝了一大杯latte還有兩根香蕉
輕鬆的爬過原本爬坡一半都有困難的中興嶺
轉過一連串美麗的連續下坡髮夾彎道
震懾於絕美得令人不忍離開的白冷圳
經過襯著咖啡色調的寧靜木屋群配上門前一堆美麗的戶外白傘的安妮公主花園
踩過枯水期平靜安寧的大甲溪畔
走了一小段令人懷舊的中橫台八線
勇敢的轉入一路爬坡的台21線
我正繞過一個個要人老命的蜿蜒爬坡山路
往國姓鄉山頂標高八百七十六公尺的" 嶺頭 " 前進

其實誠如許多在網路上讚許這條台中-->中興嶺--> 新社--> 白冷圳--> 大甲溪畔--> 舊中橫-->
台21線國姓鄉---> 台133縣道接台14線中潭公路--> 136縣道經太平回台中近一百公里的路線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如此冷冽的冬天清晨走過
我從海拔只有100公尺的台中市往400多公尺高的中興嶺前進
再鑽進700-800公尺高的國姓鄉山頂
冬天清晨的冷靜, 高山肖楠的挺俊, 山嵐繚繞的陰柔, 沿途農家的律動, 透涼純淨的流水
每每讓我感動不已
如果喜歡埔里清靜的高山歐式農場浪漫風情一定也要來體會新社國姓鄉的原始台式閒情逸趣

越過了國姓鄉的白毛山頭
往北港溪畔的中潭公路前進
一路好幾公里的下坡飛行
讓人忘記煩憂
最近氣溫下降
我還沒購買正式的長袖自行車衣以及九分舖棉車褲
只穿著以前學滑雪的長袖排汗保暖衣褲外面在套上搭配原本的短袖排汗衫以及五分短車褲
再加上今天早上從小孩的直排輪袋中翻出來的大型護膝
足夠應付山上不到十度的低溫
結果發現我完全低估了手指頭的保暖讓我在山上凍得指頭發麻僵硬幾乎無法在連續下滑路段
控制好兩手的煞車

離開國姓鄉市區
經過被北港溪眺望被大水沖毀的糯米橋
回頭望著從群山中透出的陽光每得像一幅畫
沒多久就到了龜溝出名的萊爾富
即使是寒冷的星期天早上還是已經擠了一大堆出門玩車的重機族在此彼此品頭論足
我拿出一大早準備的乾糧喝光一大瓶好像才從冰箱中拿出來的隨身開水
略微休息了五分鐘
馬上按下馬錶開始計時從龜溝萊爾富到赤崁頂的時間
136縣道從太平過來到赤崁頂是一連串變態的連續髮夾彎之字路上坡
從國姓鄉龜溝往赤崁頂則是考驗人性堅忍程度的超長陡坡
我可以撐過中正露營區連坑巷超過十度的兩百公尺陡坡
卻沒辦法撐過12度長達一公里的長陡坡
只能下馬雙腳發抖地休息後再戰
還好全程就只休息了這麼一次

等到好不容易撐到赤崁頂
看了碼表又是一個小時又五分鐘
跟從太平那一頭上來赤崁頂竟然只差了五分鐘

不是第一個星期天的寒冷中午
赤崁頂上意外地只有我一個人
我拿出背包裡的兩顆柳丁
在山上伴著遠處的天光吸吮著冰涼微酸的果汁
心裡著實高興總算今天的一切辛苦都將隨著接下來一路的下坡劃下完美的終點

回到家裡看了碼表
只差了三點多公里就湊滿一百公里
今天從一大早七點多出門
走了五個半鐘頭
繞過新社國姓太平爬了三個山頭
真是暢快非凡..........

最後還是借用網路上Edinman  大大的美圖供自己回憶之用..
這條路恐怕要有些根基, 網站上說要有垂直起降累積三千公尺以上者水平距離五百公里以上
才能走看看不適宜初學者
可是這條路線在冬天走起來非常絕美淒麗讓人印象深刻
一輩子一定要走一趟的啦....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燒襠戰役--初次挑戰太平136縣道

從開始騎自行車運動之後
才知道全台中路上許多裝備齊全尤其是大坑山區的腳踏車車手
為什麼可以呼朋引伴不顧馬路上隱藏的諸多危險樂此不疲

腳踏車實在是訓練心肺功能非常理想的運動項目
原本在跑步機上跑個四十分鐘就氣喘吁吁的我
自從騎了幾個禮拜的自行車運動之後
現在可以輕鬆以時速九點五十公里跑完三十五分鐘
外加兩分鐘的時速13-16公里的全力衝刺

我按照台中老自行車手的建議
在新手階段先爬台中榮總與都會公園
從原本的從台中榮總後山爬到都會公園上總要下車休息甚至還要牽車走個幾分鐘兩三次
到現在我喜歡在中港路上右轉黎明路再左轉西屯路一路上山到都會公園
那種從山下一路不停的衝到山頂的感覺
真是暢快

接著開始訓練大坑山區
從太原路走到大坑圓環右轉連坑巷一路山坡到中正露營區
短短從家裡到露營區13公里多的路程
明顯的比都會公園繞一大圈四十多公里運動量還大
因為有更多的上坡下坡再上坡
絕對會讓大腿屁股酸痛個一兩天

再接著就是練習129縣道從大坑直達新社
短短四公里的上坡路段
擠在一同上新社花海節或者新社古堡花園的小客車以及一路的送貨貨車旁邊有一點危險



可是一路上穿插好幾個要人老命的髮夾彎總是讓我大呼過癮


只是沒有騎自行車爬過山的我第一次走這條路時只能厚臉皮地看著一路輕鬆上山的女車手
望塵莫及....
記得第一次上山時下車休息了兩次
我不服氣
連續幾個週末都泡在中興嶺
連飄著細雨的天氣也是風衣一穿就往這個山頭跑
透過小心的調整力氣與過髮夾彎的技巧還加上打到110psi的高壓輪胎
我總算可以一口氣從家裡直接衝到新社山上一路溜到東勢豐原從台三線回家
路上只在豐原大道上利用等紅綠燈的時間喝了一點水
完全不需休息地兩個小時出頭騎完52公里路

接著我還逆騎中興嶺這段路
原以為從豐勢大橋一路爬坡往上走到中興嶺也很有挑戰性
結果發現爬坡路段只有比較刺激的三四段路
也只有一兩個小髮夾彎
遠遠比不上從大坑圓環來一路盤旋上坡來得有趣

這條129縣道最後發現被我騎得有些膩了
我開始想要挑戰台中車手這輩子一定要挑戰一次的136縣道
我查了幾篇出名的網路經驗談
也自己用摩托車走了一遍
還好探路的時候我載著老婆選擇騎她的GP125
如果騎我的老大路易90
絕對縮缸掛在半路上
一路上有完沒完的髮夾彎連一路呼嘯而過的汽車都頗吃力
借用網路上Edinman 大大的圖片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不是常人可以爬得上去的

我探完路
跟科上玩重機的學弟講這條路
他馬上看衰我絕對爬不上去
我又跟心臟內科已經完成台中武嶺挑戰的加護病房主任請教這條路
他只說   當然爬得上去   不行下來牽車   用走的也走上去了   
哈  真豁達Orz...

這個週末
我檢查了車子打足了氣翻出隨車工具鎖好隨車打氣筒以及備胎前後車燈還買了座墊袋
不想背上沈重背包影響完成這段恐怖路線
事先還用bikemap 畫出整條路線以及高度表
高度約從海拔100公尺直爬到700 公尺高
比起中興嶺的400公尺高
難度大多了
計畫沿著136縣道下滑到國姓鄉再轉台14線由草屯接台3線回家
總長76-77公里

從家裡出發到一江橋約十公里路
過了萊爾富開始按碼表
一路上我照著前輩的叮嚀要保存體力不敢隨便飆速
因為重頭戲都在赤崁頂前的四五公里坡度達9%的驚人連續上坡路
過了136咖啡
開始恐怖爬坡
我努力的催眠自己不要怕慢慢騎一定上得了山
沒想到自己在一個下坡路段後
在過去第二三個長陡坡就定竿了
只好又丟臉的下車
看了一下心跳表173下破了這陣子爬山的新高也超過我的運動建議值
我趁機趕緊喝口水等心跳掉到143下才又重新出發
原本想這次第一次騎還是貫徹以往探路時爬坡兩公里休息三分鐘的原則吧
結果接下來幾個爬坡我都驚險過關了
一直到連續髮夾彎路段也都用時速7-8公里龜上去了
可是心裡高興沒多久
就在一個超短急陡的窄路小髮夾彎定竿還倒退嚕
想到路中央有分隔立竿還有一兩個彎下面兩輛愛快羅蜜歐跑車正呼嘯爬坡
為了愛惜生命
我馬上下車牽車快速過彎先離開窄路路段再說
我喘口氣等連續兩台愛快跑車過了這個小轉彎後
吸飽了他們的廢氣才又重新出發
一看碼表
已經離一江橋的萊爾富出發地50分多鐘了

我印象中以為過了連續髮夾彎兩次就接近赤崁頂了
心裡不敢相信地以為自己有機會第一次騎這個路段就可以擠進一個小時內的資格
突然雙腳生出力氣又慢慢地龜上一個又一個坡上去
結果並不然
原來離山頂還有一兩公里路
我路上遇到了連續兩台四貼
其中一個人縮在腳踏墊上四個人只戴兩頂安全帽的山葉BWS呼嘯下山
小心的閃開他們
又過了幾個上坡
總算看到赤崁頂這塊出名的大石頭了
看了一下碼表一個小時又十分鐘整
還是以不及格收場


在風景秀麗景色宜人的山頂平台上稍事休息
已經快三點了從家裡出發到現在才走了26公里路
想到還有將近五十公里路要趕
趕緊往國姓鄉前進

大家都說赤崁頂過後就是一路下山了
根本騙人
我還是爬了兩三個中陡坡
全部退到最低檔才爬上太平市與國姓鄉界
之後才開始一路下滑
我怕極從國姓上來的各式車輛
有誇張飆速的四輪全地形車有水泥預拌車有大貨車有殺彎的成群摩托車腳踏車重機
還有最厲害沒有踩過煞車的小貨車
我全身趴平只為了兩手可以控制煞車握把一路以不到四十公里的速度貼著白線下滑
到達接上台14縣的萊爾富離一江橋計時點已經整整一個小時五十五分
實在有夠慢的

到了中潭公路
馬路又大又直
時速反而可以飆上近40公里
只有雙冬吊橋旁兩個小陡坡
可是路旁邊的大型水泥預拌場以及砂石場將中潭公路雙冬地區弄得到處煙塵瀰漫
還好路夠大
整條路多的是從日月潭回來的腳踏車隊
砂石車司機們早就已經習慣讓路給我們這群在這條國道六號開通後以為中潭公路遲早會變成
腳踏車步道天堂的滿街自行車手

從台十四線接台三線在草屯鎮裡面我徹底迷路了
進到了草屯圓環卻不知道怎麼接到中正路走中投舊公路從霧峰大里回台中
原來以前大學時代的印象完全已被重新規劃的省道給劃得不復記憶
路旁笑嘻嘻看我迷路的摩托車店學徒說我不應該進入草屯市區
要在工藝所前面右轉才會比較順

走到省議會前已經天色大暗
機車道上擠著許多以為自己還騎著摩托車的小客車
將我們許多自行車以及摩托車擠到快上人行道
我開著爆亮的前後燈小心的走在最外線除了要避免LED強光照毛了前面某一台車的少年兄
還必須閃開許多緊急右轉的小客車摩托車
天色一暗
路面的狀況不明
今天將輪胎打足氣方便爬山省力這下子路上任何一個小窟窿都讓車子變成超級跳跳車
我穿在車褲裡的四角底褲打折黏住屁股連續十幾公里強力磨擦擊打著我的會陰部
我都快可以聞到皮膚燒焦味了
我幾乎無法好好的坐在椅墊上
等到了中興大學我停車等紅燈時我已經必須將屁股完全抬離座墊才有辦法繼續前進
挨到了家
趕緊泡澡消腫
大腿還不算酸
倒是會陰部
喔..........
刺痛!!!!!!!!!

全程77.55公里花了我3小時50分
還賠上我粉嫩的屁股
真不敢再來一次..........................................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天涼好運動...自行車挑戰中興嶺



星期日趁著老婆小孩還沒起床
趕緊換好腳踏車衣褲
今天早上我要挑戰129縣道
從家裡走太原路接東山路一路翻過大坑山區直抵新社中興嶺
再由中興嶺一路沿著129縣道繞行新社鄉外圍
再接回東勢大橋
由三號省道回到豐原台中

我這次沒有先用摩托車走過一遍
究竟這條路是大學時代走到爛的路了
只是從來都是開車騎摩托車從來沒有利用腳踏車挑戰這個海拔400公尺的小山嶺

從家裡到大坑圓環已經一路都是腳踏車隊結集預備不知挑戰哪個高難度山坡
也有重型摩托車三三兩兩在山下的便利商店集合
一副馬上要出發遠行的輕鬆模樣
也有老公載著老婆
準備要進去大坑山區爬山
我衝過熟悉的圓環經過有名的東東粉圓
直往有點小上坡的東山路底前進

一直到上山前的馬路雖然只畫了兩線道可是馬路寬度足可與中港路相比
一路上有許多車手超越已經有些氣喘吁吁的我
還有幾個是女生
唉....
我秉持著自己的速度與節奏
心裡催眠自己" 眼前有坡心裡無坡腳下輕撥兩輪生波"的真訣
盡量不將腳踏車打在最速檔以及最低檔
希望等一會還有餘裕可以爬坡
路上我也超越幾個年輕車手
以為自己這幾個禮拜的連續訓練有些成效
沒多久山勢急轉直上開始上坡
我才知道原來剛剛慢下來的年輕車手只是等待後面全部車手到齊
蓄積能量要一口氣不下馬以超凡的速度登頂

進入129線道最窄的兩線道爬山路段
我才發現所有熱愛登山的腳踏車們都只能小心翼翼地貼著路旁的白線慢慢前進
否則很容易被高速飆過山路的重型機車以及各種速車逼到山谷下去
可是我夾在一群車隊好手中
可以想像我一邊像老牛爬坡般的喘著粗氣嘴冒白沫艱苦地往上爬
一邊厚臉皮的假裝沒事地讓路讓被我擋在後頭的一堆男女車手在狹窄山路邊超車過去
還要注意小心躲著車子自己不要失去平衡跌到山腳下去

一開始我還堅持只用第二三檔爬坡想要練習腳力不願意用第一檔
很快的連續幾個髮夾彎就讓我非得打到最低檔
再過一個急陡彎
我就全身趴在龍頭上表情痛苦哼哼嗨嗨地抽車爬山了
再沒多久
我就像旁邊一台用第一檔也上不了山的大貨車一樣先是定竿不動最後沒辦法只好靠邊停車了
..............

我丟臉的在會車彎休息喘氣喝水
旁邊就停著跟我一樣在路旁邊休息喘氣發抖一副超載貨物的老舊大貨車
一路上過去許多看起來年紀可能比我還大的太太們以及年輕的長腿小姐
看他們一樣騎著各式品牌的公路車
卻都臉不紅氣不喘地爬上我眼前的陡坡
轉眼消失在遠端的另一個髮夾彎上

我安慰自己
應該是我第一次騎這個路段
不曉得早一點用最低檔保留體力的技巧
在山下以及一開始上坡的時候裝勇用了太多力氣
果然掛在2/3高的陡坡邊
等到我的眼睛瞄到我的心跳監測器
唷..
馬錶上的心跳竟然高到167下
以我的年紀最高心跳設定在190
最強的運動最好不要超過80-90% 也就是152-171
我告訴自己不要急
先讓心跳慢慢回到110下
我發現力氣也好像恢復多了
開始繼續爬這個連續上坡四公里

我想我以前沒有心率監測表的時候爬山
大約陡坡一公里到兩公里休息一次三到五分鐘
還真的很準
果然一公里的稍緩的爬坡後
我的心跳又到了169
我又再度下車休息等到心跳回到115
再度上路沒幾分鐘也就順利登頂了
滿心愉悅地往中興嶺十軍團大門前進

十軍團邊有條直達東勢大橋的鄉道
我選擇繼續沿著129線道繞行新社一大圈
準備欣賞現在盛開的枇杷花與正在抽芽的高接梨
從現在開始
幾乎開始平地一直到後來是一路可以衝到50-60公里的急速下坡直接可以溜下山
很快的就到達東勢大橋了

從東勢大橋沿著省道三號幾乎跟豐東自行車步道平行
我沒花多少時間就走到豐原大道
沿著這條新闢的外環道
腳踏車在這裡可以快速的飛行時速衝破35直達潭子中山路
再從潭子回到台中看了一下碼表一共五十二公里
花了我兩個小時又十分鐘
回到家老婆小孩都還沒起床呢
原本以為會沿路瘋狂灌水
出發前除了車上的兩瓶水之外還帶了一背袋的水
結果整條路我只喝了車架上不到1/3罐的開水
我想除了在山上上坡痛苦的喝不下水之外
另一個原因是天氣非常涼爽一路碼表上顯示大約都是19至21度
天氣好得不得了

下次這條路線打算不再背袋子順走及逆走各一次看看
我一路從新社溜下山到東勢就讓我想要挑戰東勢那頭一路爬坡直上400公尺高的中興嶺
我看沿路有許多車手似乎是從東勢那頭過來
都在中興嶺上新社的便利商店外休息
星期天的早上

大家都很忙唷...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五點的台中大坑


敵不過剛回國的時差
這幾天我都是三四點鐘起床
今天想要利用週末時間嘗試從家裡騎腳踏車到大坑山區
看看有沒有辦法騎到中正露營區

即使是十月底的清晨天色微明薄霧籠罩
氣溫不如想像中低
我穿著排汗衣慢跑短褲懶得拿出久未打氣上油丟在地下室的老公路車
就騎上每天上班的18段變速買菜車帶著一大瓶水頂著朝露往大坑山上出發
早上的空氣頗為清爽乾淨
路上沒有趕著上班的機車族
一路上都遇到一小群一小群等著31路公車的老年人
這路公車從台中火車站出發一路經過台中公園一中街中友百貨北屯軍功路大坑圓環一直到中興嶺
如果在十號步道口接上大坑圓環循環線公車
大約花費兩段票22塊錢
這些老人一大早天未亮除了可以挑個登山路線運動聯誼之外還可以輕輕鬆鬆的買菜回家

清晨的台中市
最多的還是早起運動與早起擺攤做生意的人
有沿著旱溪步道走路晨跑的
有在大馬路上佝僂慢步徐行運動的老夫妻
也有穿著迷你小短褲已經汗流浹背沿著馬路邊慢跑的精壯阿伯

我刻意量了一下時間
原來從家裡騎摩托車到大坑登山步道口也要十幾二十分鐘
騎腳踏車也才不過三十分鐘
只要調整好呼吸並注意前方紅綠燈的變化調控速度
這樣的綠色移動green mobility 頗為精省效率

一路沒有休息的往大坑露營區前進
可能出發時還沒有天亮
一路上只有我艱難的騎著菜籃車一身簡陋的設備往山上前進
大坑圓環的菜販攤子已經全部擺出來
所有鮮綠清脆的現摘蔬果令人垂涎

經過福德祠
我發現即使我將腳踏車調整到最輕鬆的轉速比
還是很難爬上坡
只好丟臉的下車牽車
繼續往山上挺進
還好艱難的上坡路段大約三四百公尺就結束了
到達這個路段最高點的聖地亞哥社區
我一路牽車一路欣賞清晨的日出頗為愜意
選擇住在大坑山邊的別墅住家
老夫妻們也都三三兩兩的穿著運動服裝牽著狗出門運動採買了

一路上沒有半個車友在如此美麗平凡的早上跟我一樣往大坑山上前進令我納悶
我出盡力氣費力的踩著踏板登山等到我第二次下車牽車停在路邊喘氣不已的時候
我已經決定還是打道回府回家吃早餐吧
我擔心等到開刀房白班人員一上班馬上就要通知我回醫院開刀了

從亞哥花園在上去一點的幾乎有二十米寬大馬路上一路溜下山實在是暢快的一件事
艱難的上山二十分鐘的路程可能五分鐘不到就溜到圓環了
回程的路上開始出現一小隊一小隊裝備齊全的腳踏車隊同樣往大坑前進
原來大伙兒都是六點鐘左右等天色大明路上不需開前燈的時候才出門
難怪我五點出門
沒遇見半個

回家看了手錶往山上走花了一個小時
下山只花了二十幾分鐘
感覺一路下坡幾乎沒什麼用力讓有氧運動的效果大打折扣
看來下次要撐到露營區或者四號登山步道口休息一下再回家
預計兩個半小時的時間的路程運動量才會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