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血管縫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血管縫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大師的血管吻合術 學一下starzl 的shoulder technique

歲末最後一日
我們的換肝team 決定用一台緊急換肝來做跨年
我也排了三台刀
準備一邊等donor 的肝臟準備好
不要浪費時間

今天的狀況很好
donor  這邊因為肝體積夠大
他們決定直接拿走右肝連同中肝靜脈
我不需要重建取下來的右肝上的中肝靜脈
大老闆的狀況也很好
高興的在取下來的肝臟上上起課來

今天首先討論的是
我們使用右胃網膜動脈拿來做移植肝的肝動脈接合口的入口血管的成績不佳
跟國外的報告差別太大
大老闆懷疑是我們使用parachout 的縫合方法過分拉扯血管造成小動脈攣縮
希望我們有機會改變縫合方法
直接做side by side 的right hand suture
只是我用過左胃動脈以及大隱靜脈倒是從來沒有用過胃網膜動脈
很難想像為甚麼只要用到胃網膜動脈我們的成績總是不太理想
是取胃網膜動脈的動作太粗魯了
還是縫合血管的方法有些缺陷
????

再來是大老闆親自示範從匹茲堡學回來的一種血管吻合方法
shoulder technique
可以讓肝靜脈整形的共同接口的縫合口平整光滑
以大老闆的溝通習慣
可以知道他應該是覺得我們心臟外科縫合肝靜脈與門靜脈總是隨性自在
不管血管內緣是否平整應該對血管的內皮修復有不好的影響
這在大血管大動脈或者沒有差別
可是以我們的縫合方法
老是造成吻合口後壁的內膜內翻invert
一定會造成日後在吻合處形成一個纖維化的ridge
在小血管就會造成血管吻合口的狹窄或快速阻塞


大老闆一邊表演一邊指著血管後壁縫合後是多麼平整
讓我非常吃驚
不是覺得讓一個肝移植大師教血管外科的醫師縫合血管實在是多麼奇妙的事情
而是
我早十年多前就已經在血管縫合營裡面幫實習醫師住院醫師上了這麼多次課
整理過市面上買得到的各種血管吻合的書籍
也知道Starzl 教授的名字出現在某些血管吻合的基本技巧上的例圖上
代表著他不遜於1912年因血管吻合技術得到諾貝爾獎的Alexis Carrel的地位
( carrel 發明直針三角縫合法, 如下圖, 讓外科醫師可以輕鬆地接合中大型的血管)

卻連聽都沒有聽過甚麼shoulder technique
???????


回到家
趕緊google一下
這個Thomas Starzl在1968年提出來的一種改良自
Blalock and Taussig continuous everting mattress suture輔以外層連續縫合
的較精細複雜的血管縫合方法
Starzl 自己簡稱為" shoulder technique" 以取代大多數血管外科醫師縫合血管所
使用的over-and-over, non-everting  continuous suture
去除掉縫線造成血管邊緣組織往內翹起來造成不平整的土堤突起般的表面(mound )


Starzl 教授在發表的外科婦產科學雜誌上以手繪圖
用當初外科常做的側面與側面的門靜脈與下腔靜脈分流術做例子
強調以外翻式( out-in-in-out)單針的吊起吻合切口的兩個angle做traction
然後將針由血管外帶進血管內開始類似連續mattress 縫合的方法
在下圖A之2的血管一邊的cutting edge 1-2毫米處做in-out-out-in 再縫到另一邊的
cutting edge 1-2毫米處一樣做in-out-out-in的類似連續mattress suture
如此一來可以確保兩邊的血管邊緣內膜平整的貼合
又有傳統over-and-over連續縫合法的快速便利
(他的原文描述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附註如下
Its principle is the immediate formation of intraluminal shoulders in both vessels,
as briefly mentioned in a previous report on homotransplantation of the liver (2).
Stay sutures are placed at the ends of the anastomosis (Fig. 1A, 1). The needle is passed
into the posterior part of the lumen of 1 of the vessels 1 or 2 millimeters from the line of
 incision (Fig. 1A, 2). A firm bite of the other vessel is then taken, making sure that the
entry and exit sites of the needle pass through the intima at some distance from the cut
 edge (Fig. 1A, 2). The full thickness of the wall of the vessel is included. As the thread is
 pulled tight, a mound of protruding tissue presents, which makes similar placement of
subsequent sutures easy (Fig. 1A, 3). When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posterior anastomotic
line is reached, the needle is passed outside (Fig. 1A, 4), and the anterior row is completed
 with an everting over-and-over suture (Fig. 1A, 5).





這下子
總算聽得懂換肝大師老是嫌我們縫合技巧的弦外之音了
下次的肝靜脈吻合與門靜脈吻合就用這個方法來試試看了
................................................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8歲小兒的腎臟移植

從昨天晚上聚餐就有人宣布會有兩顆腎臟拿來我們醫院移植
害我酒也不敢喝, 早早就告辭回家睡覺
擔心半夜會被叫來醫院作腎血管移植

結果一直到早上開部務會議才從開刀房傳來消息
泌尿科從8點多就一直找我找不到

我的手機又忘在家裡了

不管開會無聊的討論我迅速趕到開刀房
才知道是個小朋友要接受大人捐贈的腎臟
非常小號的左側腸骨動脈差一點嚇壞泌尿科的主治醫師
我刷手上去一看
原來是因為剝除血管時造成動脈攣縮一條原先可能還有四五毫米的血管這下子縮得
只剩下兩三毫米摸起來硬梆梆的幾乎沒有腔室

雖然泌尿科醫師還在冰水盆中整理半夜從東岸緊急送來的腎臟
我還是堅持要刷手上去分離足夠長的血管
按照我的經驗
越是血管直徑相差愈多的兩方血管
越要將接受器官者的血管準備得越充分我指的是要分離得更長更鬆離開所有的沾黏並且要
結紮掉所有的小的分支血管
如此才能在腎臟移植時縫合血管時不會手忙腳亂悔不當初

我將小病人的腸骨動脈分離出大約14-15公分的長度
將內髂骨動脈與外髂骨動脈完全跟後腹腔腰部肌肉筋膜以及薦骨小動脈小靜脈以及筋膜完全
分離到不可思議的又鬆又長
接下來也將腸骨靜脈完全分離乾淨結紮掉骨盆腔的大小分支
泌尿科的總醫師覺得非常奇怪
認為以前不需要分離這麼長的血管為何這次要如此做
我跟她說
等會腎臟拿上來丟到腹腔中您就知道了

果然
一顆大人的腎臟幾乎將泌尿科醫師開的小小傷口完全塞滿
必須將傷口前後拉大各四五公分
我們還必須將腰方肌前面的avascular  plane以及骨盆腔底所有可以鬆開的所有空間盡量分離出來
這顆大人的腎臟才勉強可以塞進去
我們甚至無法再塞進一兩條紗布將大腸舊腎臟小腸推開....

我勉強將捐贈者的腎臟往外側腹壁推
才空出一點空間可以仔細整理出腎臟上的動靜脈血管
這個捐贈者的腎臟靜脈有上下兩條
我的策略是將兩條血管修剪成一個超級大的血管袖口然後將他縫在已經被我鬆開的腸骨靜脈上
這讓我想到肺移植裡面的肺靜脈的吻合頗有相同之處
一整個接口幾乎有六七公分長
還好我的前置作業夠紮實仔細
我不需要另外花時間整理血管馬上夾住血管的兩頭
開始縫合

將一個大人的腎靜脈縫上一個小孩子又薄又細的靜脈上真的是溫柔的功夫
泌尿科醫師甚至不敢用力拉線
只能站在旁邊乾瞪眼
我迅速的運針希望可以在三十分鐘內完成兩個接口
我估計靜脈我可以用將近二十分鐘動脈我只要十分出頭

病人的腸骨靜脈的切口即使我已經切開了五公分長還是不夠長
我只好將靜脈切口一路往下劈開一直到外髂骨靜脈
縫合的時間也因為一邊整理最小可接受的腎靜脈袖口的直徑一邊慢慢
劈開小病患的外側腸骨靜脈爭取多一兩公分的長度
希望不要影響他下肢與骨盆腔原先的血流
我預計要留下大約三公分長的growth factor 血管漲大因子
等不及回答泌尿科美麗總醫師的問題我只跟他說您等一下接著看就知道了
他們兩個助手就睜大眼睛看我打結打在血管吻合口的上方三公分的地方不敢置信
總算縫好了花了我十八分鐘
喔有一點久

接著整理出腎動脈
將腎動脈縫在小病患的腸骨動脈上
一樣我只能一路擴大動脈的切口一直到外髂骨動脈才讓兩頭血管直徑勉強match
我迅速的使用小一號的針迅速的縫合血管一樣留下一公分長的血管漲大空間
接著我準備放血管夾了

或者在換肝team 我們習慣有一個負責任的麻醉醫師在旁邊冷靜的處理一切變化
我放開血管夾開始一路迅速的縫合小小的dogear 小出血點
根本忘記理會泌尿科麻醉護士還傻傻的楞在椅子上
無動於衷

只聽到麻醉科的監視器傳來警報聲我就知道病人的血壓往下掉
可惡的是麻姐不敢處理也不管我們的醫囑離開她的位置跑去打電話通知主治醫師快速到場
血壓迅速從100下降到60
唉唷
我還沒有失血超過一百毫升就已經這樣了
怎麼辦.......

我知道血管夾一放開原本在患者腎臟內的器官保存液會大量衝出來
我在腎靜脈接口留下一個dogear 不縫就是要排掉一些腎臟保存液
所以勢必逢完血管會故意流一點血
可是病人的血壓掉顯然是大量的血液積存在這顆已經缺血冷凍了超過六個小時的腎臟
以及一些乳酸還有細胞激素大量回流所致

我請他迅速補充點滴並且補充兩支碳酸氫鈉溶液
血壓總算慢慢回到80..90..100..110了
病人的腎臟從原先有一點黑到後來已經變成粉紅漂亮
奇怪的是怎麼小便沒有排出來?


還是總醫師發現的快
原來台東幫忙取腎的醫師將病人的輸尿管遠端綁住了
我們切除遠端綁住線的輸尿管, 大量金黃色的尿液衝了出來
總算血管成功接合無誤腎臟功能也還算可以了我可以下台了.....

下台之前我翻開我打結的地方給兩位泌尿科的親密助手看
果然血管漲起來
已經緊緊的抵住縫線的末端的結了
剛剛好
沒有造成血管吻合口的縮小狹窄
我相信這樣的腎臟動靜脈吻合跟接合肝動脈肝靜脈一樣
才是正確的方法
尤其在血管已經偏小的小孩身上
這樣的血管漲大空間絕對更為重要只是我無法證實..

等到我再度逛回來泌尿科房間
他們已經接好輸尿管擺好double J
我告訴麻姐我的想法
真的
泌尿科換腎的時候品質要求應該跟換肝換肺一樣
都應該要有麻醉主治醫師在旁邊站崗隨時調整輸液以及決定重要的急救措施
尤其在放開血管夾前後
這個患者我覺得我這個外科醫師太過粗心沒在意忘記要求了
還好病人沒事....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肝移植血管吻合

那一天主任一天開不了兩個心臟手術
所以中午就聽到隔壁換肝房間的流動小姐急著找我
我就知道要我這個pinch hitter 替代打手上場了
果然大大老闆在刷手之前看到我
客氣的請我幫忙
我用工兵排長標準的立正姿勢愉快的接下這個任務

我一邊挪自己的手術的人手與開刀順序
一邊注意換肝房間的手術進度
果然流動小姐估計得很準
半個小時大大老闆就找我刷手進場了

我看了一下剛取下來冰在冰水中凍得隔著無菌手套還有些令人冷得受不了的肝臟大半右葉
右側肝靜脈與中肝靜脈已經完美的縫成一個三角形的大開口了
肝門靜脈顯得有些小
更別提好像只有正常成年男生橈動脈大小的肝動脈了

大大老闆仔細的翻看他整理完的肝靜脈要我仔細別縫扁或者縫掉了他仔細保留的小小肝
靜脈分支開口
看他已經搞了幾百個了還這麼小心翼翼嘟嚷著
我心裡有些好笑

反正我就是將肝臟丟進已經空空如也的右上腹部橫膈下
夾住下腔靜脈看了一眼病人的血壓心跳等生命徵候
就開始專心的縫起血管
我採用的是一針到底兩頭正手針縫法right handed suture
也就是從血管斷面的離開刀者視線的最遠端用正手針縫合斷面的兩側下緣
再用另一頭線閃過兩三針邊角angle 的困難縫合點
就可以恢復一樣正手針縫合至上緣的中間偏下的預定交叉點
幫我提線的是一般外科主任助理教授醫師
搞得我緊張的不得了
由於我們兩科合作已經近五年
大家拉線擺位的習慣都非常熟悉
縫完一個接點幾乎都不到十五分鐘
只是他們訝異我怎麼還在下腔靜脈接合口使用一個兩三公分長的growth factor
我笑笑的請他們別擔心繼續做第二個接口
肝門靜脈吻合

肝門靜脈比起肝靜脈接口好接因為在肝臟的斷面前面
不需像肝靜脈吻合一樣必須隔著病人的腹腔縱深來接血管老是搞得人腰酸背痛
只是肝門靜脈吻合是所有肝移植吻合口最重要的一環
他代表的是肝臟的營養血管
由於又是靜脈性質
受肝者與捐肝者的肝門靜脈甚至可以差上一倍有餘
所以縫合起來
特別需要留心

縫合這個血管理論上還是要在取下來的肝門靜脈上做個斜面切口加大吻合口直徑
以符合血管吻合的原則
我幾乎將可以使用的肝門靜脈都劈開了以求得可以將這個斷面盡量接近受肝者的
原有的肝門靜脈的直徑
然後開始這個大接小的吻合
由於縫合時的血管擺位更適合正手針縫合法
吻合時間也只需要十分鐘出頭而已
我們使用的血管吻合growth factor 姑且稱為擴大因子好了
足足有八九公分長
實在遠遠超過當初史達策教授建議的原先血管三分之一的圓周或者一倍的直徑
反正老闆怎麼做跟著辦就是了

在縫好血管前五分鐘一般外科主任已經通知好麻醉醫師我們要放開血管夾
讓麻醉科打一些藥還有增加輸液
也通知了刷手護士流動護士大量的準備熱水準備將肝臟回溫
我搞不清楚哪個血管夾要先放
怎麼排氣才妥當
還好一般外科主任實在太熟了
全部幫我做好了

排氣排多餘器官保存液以至於完全放開所有血管夾
肝臟迅速恢復正常粉紅色
只是擔心病人血溫迅速降低太多
大夥兒拼命澆熱水在這個原本摸起來還有些凍的肝臟上面
還好中心體溫在麻醉科努力下只降了兩三度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我們有些時間來看之前的接合口
嗯, 很不錯
除了那個使用過大的擴大因子的接合口有些針孔滲血外
剛剛留在肝靜脈與病人下腔靜脈接合口的擴大因子已經完全被血管漲大後縫線
向後退到打結的地方了
看起來以後還可以留得更長一些( 我想這次是兩三公分下次試試四五公分看看...)

我不囉唆
馬上開始肝動脈的吻合
肝動脈兩頭的走向比較像是兩雙握手的logo 一般
縫合的方法似乎比較適合用降落傘反針縫合法( parachute )
結果我一起針線就纏在一起了
原來是前後縫顛倒了
趕緊將血管擺位成水平邊靠邊縫合法( side-by-side )
這個手法幾乎跟一般外科接腸子一樣了
站在對面的一般外科主任眼睛放光
很快的就幫我拉好線
一下子我們就縫完這個接口了
只是拉線有些鬆動
等到兩頭血管夾一放
多處漏血, 一塌糊塗
還好在3.5倍的顯微眼鏡下的確很容易看到縫線的小瑕疵
我花了三針才縫完所有的漏血地方
期間我猶豫是要把線再拉緊一點呢還是補針就好了
我選擇後者

在大大老闆打電話來問我們肝臟回溫了沒
我已經接完肝動脈量測血流速了
速度大概超前了他估計的將近十五二十分鐘吧
量起來的血流速將近90ml/min 血管阻力只有0.8
聽說很好  非常好....

反正就這樣希哩呼嚕縫完肝移植的三條血管了
比起之前幾次
已經頗有經驗
也更敢在每個接口上使用適當長度的growth factor
這也證實了最近幾個月來
我在每個廔管手術貫徹growth factor 縫合方法的妙用....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我終於摸到肝臟移植了

我們醫院除了心臟移植之外
腎臟肺臟肝臟在中部是執牛耳的啦
自從我們董事長從長庚挖來換肝大師
我們的換肝業務突飛猛進
一年超過60台

還在準備考試的時候讀到hepatorenal syndrome是換肝的其中一個適應症
就碰到一個病例
病人嚴重肝硬化很快就沒尿
眼看幾天內就要死掉了

我們馬上啟動換肝任務
在有意願捐肝的家屬中找到一個肝功能還算不錯的小孩
迅速的準備好在週末幫這個危急的父親換肝
問題是
專門負責處理血管縫合的我們科老闆計畫去上海開醫學會了
臨走前老闆瘋狂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好好幫忙處理
" 很簡單的, 憑直覺做就可以了, 這在我們科只是piece of cake ..."

其實我知道根本不簡單
早在大老闆從長庚來的時候我便自願上去幫忙
結局是幫不上任何忙而被外助取代被毫不留情的趕下手術台了
真是令人挫折..

為了培養縫血管時候的戰鬥情緒
我從一般外科醫師一路幫病人分離嚴重沾黏的肝臟以及下腔靜脈,門靜脈, 肝動脈,肝靜脈, 肝管...
就一直在旁邊盯著看
也一直注意捐肝者的肝臟取下來的所有處理
很不幸的
這個病人多了一條肝靜脈
讓我之後的血管縫合工作多了一個挑戰...

好了
大老闆幫我在下腔靜脈上檢了一個鑽石型的切口還好心的幫我修掉不平整的血管壁
我戴著總醫師時期的2.5倍放大眼鏡因為害怕過小的視野會在縫合血管時候無法與助手充分配合
我戒慎恐懼的站在縫合血管的主刀位置
希望在一個小時內縫合三條血管

第一條血管是已經做好血管整型的肝靜脈
大老闆已經將病人的兩條肝靜脈仔細縫在一起變成一條超大的開口
我只需不要造成任何torsion 或接口荷包縫合狹窄就完成了

第一個接口很順利
也沒有因為病人的呼吸動作影響我縫合血管的動作與速度
第二個肝靜脈的接口可就難了
原來接受肝臟的病人整條肝臟下的下腔靜脈才不到六公分長
可是這個異常位置的下肝靜脈卻離我們右肝靜脈與中肝靜脈的共同接口離了七八公分長
我怎麼擺位都發現這樣的下腔靜脈長度根本一定要將肝臟往內折才有辦法將兩頭縫在一起
時間不多
我設法將下腔靜脈在游離多一些
可是這種嚴重肝硬化的病人整個後腹腔根本就是血管叢
寸步難行還引起一陣嚴重出血

隨著最有經驗的外助催促聲中
我決定不要再浪費時間處理我覺得不夠長的下腔靜脈
開始想辦法在目前不甚理想的環境下完成手術
雖然我還是非常想拿一段病人的自身靜脈作為肝靜脈的延長血管替代物
可是那太花時間
我再三的擺位
發現勉強可以將下肝靜脈吻合在肝臟下下腔靜脈的最遠端
就貼著血管夾然後選擇側面一點的下腔靜脈可以在最小的吻合張力下做一個勉強的吻合
其實一般外科的助手還是沒有血管張力的感覺
幾乎就要扯爛病人的下肝靜脈
我一邊喊小心小心才好不容易完成吻合

接下來就是大老闆所說的最擔心的肝門靜脈吻合
因為連我們自己的老闆都曾經出錯
造成病人再開一次刀重新接過一次
其實在我的眼光來看
這是整個血管吻合最簡單的接口
因為又淺又直又粗大
簡單的不得了
我使用二十世紀初不知道那個血管吻合前輩提出的三角縫合
做一個我自己都很滿意的吻合
確定血管絕對不會有任何的荷包效應
然後把結打在接口兩公分上的位置
供血管漲大的足夠空間
然後放開血管夾子
完成肝臟的75% 供血

這時肝臟恢復粉嫩的顏色
時間也在一個小時內

還不錯
大老闆非常準確的進來手術房看放開血管夾時候肝臟的狀況
發現一切良好
沒有任何血管過份狹窄回流或公血不順的情況

緊張解除了
我可以好整以暇的縫合最後一個接口 ----- 肝動脈了

肝動脈約莫有強壯的中年男子橈動脈的大小
對於整型外科而言
那需要架設手術顯微鏡
花兩個小時仔細縫合還不見得暢通


對心臟外科而言
我們戴著不太理想的放大眼鏡
只要十五分鐘就好了
縫合後的血流真是良好
連大老闆都露出滿意的笑容

嗯, 我終於完成換肝血管縫合的初體驗了.....
相信下次會更好...

病人換完肝小便狂出好像沒有腎臟病這回事唉換肝真的那麼神嗎???? 手術後隔天的血管杜卜勒顯示我接的血管暢通無比哈我也是快樂無比....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天呀, 我做的廔管也塞住了.....

我想我要勇敢面對這個事實
事實上是有個病人聽人的介紹找我開刀
我覺得他非常年輕有機會要盡量做自己的血管的動靜脈廔管
不要用人工血管
偏偏各位都知道的
我的開刀日就是滿滿的刀
結果啦
總醫師找不到我說的血管所以幫病人做了人工血管式的動靜脈廔管
我覺得ok
總是會遇到不能順利使用自己血管的洗腎患者
雖然我不滿意才五十歲的病人就要使用人工血管
只要接得順暢
還可以接受啦....

做完人工血管隔天病人的手就腫得像剛發好等著烤出爐的麵包團一樣
嚇得病人先生帶著他衝到急診室
經過急診醫師貼心的處理以及肌肉注射止痛藥的撫慰
病人及家屬滿意的回家
等著回來門診檢查傷口拆線
回來門診病人老公抱怨我們沒有貼心的告知手術後會水腫害他們跑到急診室去處理
還好現在都消腫了
"都消腫了????"
我的心理嘟嚷了一聲
果不期然   廔管阻塞了

拼著被家屬及病人罵到臭頭的尷尬表情
我希望病人可以再讓我有一次機會幫她清血塊重新做人工血管繞道
即使我們的手術前說明書告知有一至三成的病人無法第一次手術就成功完成動靜脈廔管
家屬及病人還是非常失望
我心裡想啊   我多年來的聲望......
玩笑歸玩笑
病人很有義氣的選擇在我們醫院完成第二次手術
這次手術我們使用全身麻醉希望病人至少不會痛得像上次一樣
我打開傷口確定病人的血管靜脈端果然阻塞很厲害完全無法暢通清除血塊
我做了靜脈端的重新繞道手術並一而再的確定手術後的血流非常暢通一直到恢復室為止

不到六個小時
病房小姐通知她們已經聽不到血流聲音了
我慌張的跑去檢查病人
哦 NO.......
病人的老公聽到要再做一次手術臉色大變病人變成不講話的木偶
可是我確定我已經無法接得再好了呀
唉, 該做的還是要做呀
幸虧我們主任的三吋不爛之舌
病人又同意讓我們解決問題
我們講好在另外一隻手作一個新的廔管使用我們主任建議的由右手腕撓動脈接一條人工血管到手肘前的深層靜脈
打開傷口
我才知道病人的橈動脈不到1.5毫米大概就是我們接心臟血管的那個大小搞不好還要小一些
我用顫抖的手希望作出一個完美的吻合
事與願違
得到的血流量唉  差到不行
是吻合端太小, 是荷包效應太大? 是血管攣縮? 是我眼花了縫到不該縫的地方嗎?
我雙手發抖的摸著病人似有似無的血流震顫音都無法說服自己這樣的血管可以通暢超過兩個小時....
接下來我把希望放在早上的左手前臂半圓形的人工血管動靜脈廔管上
我應該有把握把左手血管打通
只要給我血管攝影設備
還好老天爺愛護我
我遇到非常有耐心的開刀房小姐
幫我架設所有血管攝影設備
我馬上通完血塊開始照相
發現左手洗腎廔管阻塞的原因是
病人的動脈端接口還殘存狹窄的問題還有靜脈端接口非常順暢可是再上去卻有血管攣縮的現象
雖說我們早上的血流量夠
理學檢查也摸到很強的震顫音
就差照個像而已
不知怎麼的左手新作的人工血管繞道還是阻塞掉了
我們做了靜脈端攣縮血管的氣球擴張做了舊動脈接口的氣球擴張
血流就變成嚇嚇叫了
我們還使用了抗凝血劑希望這些對血管有傷害的動作
我們並須讓血管有機會修復不要馬上阻塞

隔天查房是個緊張的時刻
結果是右手新作的廔管血流仍然存在而且明顯比昨天好得多
左手通完血塊再加上氣球擴張手術的廔管也嚇嚇叫
這下子好了
兩條洗腎廔管
哎呀....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李醫師, 我可以不要用人工血管作廔管嗎?

我唸醫學院的時候 絕對想不到 自己在畢業十幾年後 每天都在縫血管
直到我開刀日那一天我才發現 原先我自己幫自己排了一台靜脈曲張手術一台周邊動脈繞道手術一台皮下腫瘤切除
等到半夜一點我才發現我一整天下來開了十四台刀

怎麼會是這樣子?
原來病房會診, 急診會診, 心導管室會診一個接一個
怎麼可能一個人一天有那麼多精力
當然要靠我們許多總醫師的幫忙
我只能做好品質管控的工作

這個患者躺在手術台上告訴總醫師她希望她的洗腎廔管不是人工血管
總醫師綁了止血帶摸了再摸發現就是找不到洗腎患者最常使用的前臂表淺靜脈
我用超音波仔細找了一遍
發現事實上從病人的手肘一直到手腕還是有一條兩毫米左右的頭臂靜脈
只是病人的皮下脂肪比較厚, 血管又小, 所以摸不出來

總醫師仔細的找出手腕處的靜脈及動脈, 發現我們可以將靜脈擴張到三毫米
這下子接血管就非常簡單了
按照我的要求鬆緊適當的做好血管吻合
可以摸到非常良好的震顫音( thrill )
感謝老天
由於血管超音波的使用讓原先以為一定要使用人工血管的患者
有機會可以使用自己的血管作將來的洗腎之用
這是洗腎患者的福音也大大減少手術的時間  
非常值得推廣到每家作動靜脈血管廔管的醫院使用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學長學長, 我接的洗腎廔管怎麼常會塞住?

最近一直訓練新來的總醫師做洗腎廔管
照理說,  洗腎廔管吻合手術是心臟外科的基本功夫
就曾如一位外科主任說的
    每一個外科醫師都應該去心臟血管外科學學怎麼縫血管, 指得便是做動靜脈廔管

洗腎的動靜脈廔管,   最簡單的就是將患者手腕附近的一條表淺靜脈剝離出來找出足夠長度的靜脈後打斷再以顯微手術的方法接合在手腕的動脈上面( 一般說法是遠端頭臂靜脈的末端吻合到橈動脈的側面, 橈動脈並不打斷, 可以 維持遠端橈動脈的血流)
這樣的手術如果患者的血管夠大條, 血管的品質不錯沒有硬化或纖維化, 我最快曾經15分鐘可以縫完結束, 整個血管縫合的過程, 只要掌握原則, 甚至一個外科助手或刷手小姐都可以縫得很好
因為血管夠大, 可以容忍一些不完美的瑕疵, 不影響病人的血流, 術後還是可以摸到很棒的震顫音(  thrill )
可是遇到血管小, 動脈有嚴重硬化或動脈硬化斑塊, 靜脈曾經發炎血栓過, 或靜脈已經硬化漲不開或走到一半阻塞了的時候, 即使很有經驗的醫師也很難做得好
初學者最常造成接完血管流量不足,震顫音微弱的狀況是吻合的縫線拉得太緊,產生荷包縫合的效應, 也就是因為連續縫合時, 只要醫師因為害怕縫合的地方出血, 就把兩頭線拉得很緊, 反而讓吻合口像荷包的開口樣被束了起來了, 原先一公分大的接口可能就變成不到一半大了, 當然會影響血流, 結局一定是不好的
其實解決的方法就是拆掉縫線重新再縫合一次, 或請學長縫一次給您看, 您就可以發現兩個人接完的血流可以相差多多

如果您們看過換肝的醫師縫合下腔靜脈您就會非常慚愧的發現, 人家打結是故意留下兩公分長的距離供血管漲起來後頂住變成不會出血, 預先留下血管漲大的空間才是正確的手法

至於如何使用超音波檢查病人是否有足夠的本錢可以使用自己的血管, 則是下一個深造的方向了, 您說是嗎????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做過那麼多動靜脈廔管, 我終於也遇到" 竊血症候群了steal syndrome "

記得上個月才跟新竹的內科醫師談過所謂steal syndrome, 竊血症候群,
指的是做完動靜脈廔管後造成肢體末梢的動脈循環變差, 病人會有指頭變冷蒼白甚至發紫以及發麻疼痛的狀況, 最淒慘的是造成神經受損或是末梢肢體壞死甚至截肢
各位可以想像那是多麼悲慘的狀況, 病人原先只是來做個小小的動靜脈廔管手術結局竟然是 .....截肢失掉一隻手, 我曾經看過前輩醫師遭遇過, 對醫師及患者都是一個恐怖的經驗
入行超過11個年頭, 做了那麼多的動靜脈廔管, 比較常見的是做人工血管的動靜脈廔管的患者比較容易在手術後末端肢體會比較冰冷, 可是追蹤個一個月這些症狀就完全消失了, 表示原先應該跑到肢體末梢的動脈血在中途就被動靜脈廔管偷走了大半的動脈血造成指頭等末梢血液供應不足, 可是經過一段時間, 末梢的循環會慢慢適應改善, 沒有大問題發生過

前幾個禮拜的患者是左側上肢攣縮的患者, 左側上肢因為兩年前在中區另一家大型醫學中心做完左側上臂人工血管的動靜脈廔管後發生末梢循環不良, 整個手臂發麻疼痛, 一直過了兩個禮拜回去外科門診才發現是嚴重的竊血症候群, 醫師建議將左手洗腎廔管移除改做另一隻手, 家屬害怕另一隻慣用手手術後一樣會發生同樣的問題,拒絕處理, 輾轉打聽回到豐原醫院,  經過學弟做了一個末端動脈的繞道手術後, 病人的手指頭不再發麻冰冷疼痛, 可是整隻手慢慢的變萎縮關節攣曲, 無法恢復正常功能了........
        患者兩年後來到我們醫院發現是人工血管感染出血已經在外院移除掉感染的人工血管, 準備再做個新的廔管, 我跟家屬講好要在右手做個新的廔管, 可是麻醉前, 就在我們忙著檢查右手血管時,阿婆突然間冒出一句話, " 不要做我的右手, 我只要做左手, 右手又出問題我就不要活了....."
        跑出去跟家屬再溝通一次, 最後決定再左手重新找到可以用的動靜脈再做一次人工血管的動靜脈廔管, 由於之前手術造成的嚴重血管沾黏, 著實讓我在手術時吃足苦頭, 還好阿婆使用全身麻醉,不然一定痛到手術被迫終止....
        完成手術, 非常滿意這個新的廔管的震顫, 表示血流順暢, 一定可以很快使用, 約定患者兩天後回來門診

        兩天後, 我的天呀, 病人戴著毛手套進來門診, 原來整隻左手已經變成冰冷疼痛發紫了, 原來兩年前在x 總發生的問題, 又再次發生, 即使我很小心地縫合動脈接口, 避免影響末梢的動脈血供應, 事實還是無情的發生, 緊急安排病患再次進入手術室, 做了一個跨手肘的遠端動脈繞道手術, 很神奇的, 一做完患者的手指馬上變成溫暖的粉紅色,不再發黑發紫...
還好習慣做完手術叫病人回來看門診, 不然一個禮拜或兩個禮拜後才回來拆線, 不就慘了......截肢??????我真的捏了一大把冷汗.................

    我想患者的左手手肘以下的動脈一定有某些問題, 這個問題在洗腎廔管不太順暢的時候, 勉強可以維持可以洗腎, 又不大有明顯竊血症候群發生; 我這個大白痴, 以為病人經過兩年, 左手前臂的血液供應應該已經形成足夠的側肢循環, 可以容忍再一次動靜脈廔管, 殊不知, 就在我得意血管接的不錯非常順暢的時候, 病人的末梢血液原先的平衡一下子就被我打破了, 頓時左手沒多久就發冷變白, 我還不自知......
   經過這次教訓, 雖然回想若再重來一次, 可能要在手術前做好血管評估, 最好安排一次血管攝影搞清楚已經亂七八糟的左手動脈循環, 可能原先在豐原醫院做的末端動脈繞道血管可能已經阻塞或是嚴重狹窄, 應該事先處理清楚, 還有手術後還是要摸摸患者的末梢脈搏是否太弱, 病人是否該側已經發麻疼痛冰冷, 否則再一次遇到遠道而來的患者, 恐怕就會產生神經受損, 皮膚肌肉壞死等極度淒慘的狀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