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洗腎廔管支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洗腎廔管支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鎖骨下靜脈裸支架運用在洗腎廔管反覆再回縮病灶上

病人在門診跟我熱情打招呼
我已經忘記她的臉了
只隱約記得她的名字

調閱電子病歷
這是開業的腎臟科學弟的病人
因為反覆性的左鎖骨下靜脈狹窄



即使是上臂的自體血管( 肱動脈頭臂動脈自體廔管 brachiocephalic AVF )
每三個月至半年還是會因為廔管靜脈端壓力過大甚至廔管的那一隻手水腫
( 廔管攝影上狹窄得非常厲害的左鎖骨下靜脈)

有的時候完全阻塞掉反覆的進出我們醫院開刀房



 ( 隔個三個月又因為手腫來醫院, 又是一樣的病灶 )


後來我們乾脆建議她在反覆阻塞段的鎖骨下靜脈自費放置一根裸支架


希望可以讓廔管的狀況改善一些
不會動不動就進醫院

昨天隔了一年多再回來門診
抱怨靜脈扎針處不容易止血
靜脈端壓力會跳高
我看完病歷心裡跳了一下
莫非支架內又產生了狹窄
那麼病人一年多前自費的三萬多元豈不是....

懷著忐忑
還是要面對現實幫病人做個廔管攝影
首先發現靜脈扎針處形成的血管瘤後面有個只剩下一條縫的嚴重狹窄
可以解釋病人的靜脈扎針不容易拔針後容易針孔出血不止以及洗腎時靜脈端壓力跳動的原因
花了一些時間讓導絲穿過狹窄的隙縫
前進至鎖骨下靜脈支架前
先照個靜脈攝影看看支架內的狀況

有一點點支架內的狹窄
可是血流還算順暢
這以一支市面上最便宜的裸支架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已經非常令人興奮了
 
 一一地打開近端然後遠端靜脈狹窄處
 
 完全撐開病灶狹窄

 完成圖看起來非常不錯


 看來即使支架廠商在我全程做裸支架置放時非常不建議我這麼處理
經過了一年多
支架內狹窄似乎比想像得好
應該裸支架還是可以用在特定的某些病人身上吧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清除洗腎人工廔管的血塊陷阱之二...極度轉彎的靜脈吻合口

我一直很喜歡挑戰外面醫院專門做洗腎廔管的醫師宣布沒辦法再做廔管的病例
有了超音波幫助以及醫院放射科醫師幫忙重組病人的雙手動靜脈的3D影像
我幾乎在門診就可以斷定病人的雙手滿滿阻塞超過一兩個月以上的人工廔管
能不能再做改良繞道或者做一個全新的廔管或者是一半新一半舊的人工廔管

這個患者
在外院做了一個上臂直形的人工廔管洗了半年阻塞後就被外院醫師宣布沒救應該
換手做廔管了
後來他找了另一家醫院在前臂做了一個新的環形人工血管
同樣洗了三個多月又宣告阻塞
之後來到我們醫院
我們學弟在上臂中段用8毫米的人工血管做了一個大圈的環形人工血管
滿以為這次可以用個一兩年才會塞吧
沒想到打針的針孔竟然發炎感染了
病人用了七八個月就又來開刀房
這次學弟切掉他感染的人工血管在原本人工血管沒有感染的部分做了一個更外圈的繞道


這次繞道總算用了超過一年
一個月前
病人在一次呼吸道感染肺炎發燒洗腎的時候血壓一低
這個超大圈的上臂環型人工廔管就塞住了

學弟用傳統通廔管血栓的方法使用氣球導管拉掉血塊然後再試著在X光機下試著將
泥鰍導絲放入轉彎得非常厲害的靜脈流出道
很快就發現導絲將靜脈接口炸開了
病人馬上抱怨上臂內側疼痛不堪
趕緊收手改做右側頸部暫時性洗腎導管

過了三四個禮拜
家屬帶著這個患者來到我的門診
理由是脖子的暫時性洗腎導管讓阿公非常痛恨
無法正常洗澡又時常動不動就會痛起來
時常看到阿公伸手想要拉掉管子

我仔細看著他原本上臂幾乎變成一個大圓圈的環形人工廔管
還有一道又一道的舊有手術疤痕
靜脈接口處還是腫著一個大包


看來過了近一個月
原本血管破裂的地方還是毫不留情的形成一個硬塊恐怕會影響我接下來的工作

搞不清楚當初學弟是怎麼想的
將人工廔管接成這樣一個大圓形
可能是考慮病人的腋下靜脈曾經被使用過無法拿來做一個有品質保證的靜脈流出道
而將他接在上臂的基底靜脈上
也可能是之前廔管的扎針處有感染重新做一個人工血管繞道找到可以接的靜脈就接上去了

問題是這樣的接口可能剛開始只要縫合沒有出錯
可能都有不錯的靜脈流出道
可是一旦阻塞
負責通血管的內外科醫師就很難通過幾乎呈現嚴重髮夾彎  > 形狀的靜脈接口
遇到粗魯一點的外科醫師使用氣球導管去除血塊的時候就可能將有一點硬
的氣球導管直接捅出去血管外面造成一個大破洞了
所以遇上這種病人
我總是使用血栓溶解劑不用氣球除血栓導管
再接上小心翼翼地將泥鰍導絲通過極度轉彎的靜脈接口
才不會出現遺憾事件
 

 我的手術計畫是
1.檢查病人的左側腋下靜脈與鎖骨下靜脈與中央靜脈是否有狹窄不通
   這包括使用前行性靜脈攝影或者胸部+左手上臂3D電腦斷層血管攝影
    還有使用血管超音波檢查之前被蹂躪的腋下靜脈是否有另外一條夠大的靜脈可以使用
    來改接血管
2. 手術時打開靠近腋下靜脈的人工血管看看能不能將已經塞了一個月的人工血管動脈接口端
     的血塊通掉, 達到足夠強勁血流的動脈端供血, 如果不行就將靠近動脈接口的人工血管拆下來
     , 改接到手肘上的肱動脈上
3. 將靜脈接口端的人工血管分離鬆足夠長直接將他拉到夠大夠好的腋下靜脈做吻合
如果一切順利, 我可以將這個原本很大的幾近圓形的人工廔管改成直型的人工廔管
以後如果廔管阻塞會比較好通血管一點


手術非常順利
病人的腋下靜脈很大並沒有因為之前的幾次廔管吻合造成受損
找手肘上的肱動脈因為之前的手術有些困難
整個肱動脈嚴重的沾粘不過還是順利地分離出來完成新的動脈吻合口手術
術後的震顫音非常響亮
不需要拆一條新的人工血管就完成手術了
我想應該不用一個禮拜就可以直接在人工廔管上扎針
拆掉惱人的頸部暫時性洗腎導管了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來談談氣球擴張對血管的傷害

偶而去參加廠商舉辦的研討會
總是會訝異有這麼多同行擠在小小一間會議室中
犧牲假日與家人相處或者運動或者休息的時間
去聽一些演講吸收新知還有彼此交換經驗
尤其看到滿頭華髮的老醫師還是用以前醫學院上課的精神
認真的一邊點頭一邊嘖嘖出聲地讚賞演講者的論調
我更是驚訝
是否自己在這樣一個心臟血管外科突發猛進好像快翻了一個圈的時代
還必須這樣努力精進再十年二十年不變
...

新光醫院林醫師是我從未謀面的一位醫界前輩
在大多數的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還沒有嗅到血管內治療會徹底推翻近二十年來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每天在做的標準工作流程的詭譎氣氛時
他已經遠赴亞利桑納州血管支架三四家大廠商的大本營學習血管內治療的最新觀念與技巧
所以在北部許多醫學中心心臟外科醫師還埋首心臟手術時
他與長庚柯醫師已經立定志向投入專做血管內治療未知前途的先驅行列中
聽他的演講
當然要努力的學習他在每個治療計畫的邏輯思考與實際經驗

很有趣的
大家做了這幾年也都注意到氣球擴張導管對動脈阻塞病人血管的傷害
所以大多數人已經對阻塞的狹窄的血管採取愈來愈保守的治療手段
用小一點短一點的氣球
治療有意義狹窄的區段就好了
不要大砍大伐
可能會對病人的動脈阻塞毛病造成更多不利的影響

相對於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大家治療洗腎廔管態度就積極多了
林醫師主張用8mm的氣球處理6mm的人工血管接口狹窄
許多深層靜脈狹窄處也是盡量用大一點的氣球來處理防止血管病灶太快回縮
有一點理由是
超高速流量的廔管對於血管擴張後內膜受損產生不平滑血管內表面造成血管擴張後
急性阻塞還是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對於這樣的論述
大家都知道有一定的道理可是還是有一些臨床病例可以證明這樣的說法不見得全對
今天來醫院通血管的患者
光是手術前翻看內科醫師做過的廔管攝影與溶栓加上氣球擴張的照片
就知道
血管內治療醫師總是有辦法將病人的血管弄得再糟一些
兩年前的溶栓後的血管圖

長氣球擴張後

血管美多了


洗了三個月則是因為靜脈端壓力過高又來導管室報到
同樣的位置廔管攝影起來嚇死人了
變成念珠樣的血管狹窄

腋下靜脈有一段約五公分長完全阻塞
只有靠側枝循環支撐

努力使用導管及各式氣球撐開不太美的側支循環血管


變成還可以看的血管樣子

再用大氣球通開念珠狀血管狹窄處, 血流增加不少可是靜脈端壓力只減少了20mmHg

過了五個月
今天因為血管完全塞住前來手術室
使用簡易的X光機照影
近端上臂深層靜脈末端只剩細細一條線

腋下靜脈斷掉約六七公分長
測枝循環血管爛透了

我使用各種導絲試了一二十分鐘就知道只能放棄
建議病人先使用暫時性雙腔洗腎導管洗腎
找一天來做廔管的靜脈接口繞道手術

我不確定要用已經養得很大條的上臂深層肱靜脈接到腋下靜脈
還是將手肘前靜脈端的人工血管接到超音波下看起來品質還不錯的頭臂靜脈
還是乾脆做個肱動脈至上臂頭臂靜脈的自體廔管
完全放棄這條舊的廔管
...

再讓我想一想.....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一不小心就會漏掉的中央靜脈狹窄患者

以前住院醫師總醫師研究醫師多的時候
我的許多門診血管手術或者住院會診的血管手術總是要分一些給他們做做看
我記得有幾個病人做完人工廔管之後
手腫得好幾個禮拜不會慢慢減緩
我猜測是病人之前在脖子上置放的暫時性洗腎導管導致靜脈血液回到心臟的大血管狹窄
我們稱為中央靜脈狹窄
導致病人的手腫不會消

有幾個病人真的在開刀房裡面被診斷出來有程度不一的中央靜脈狹窄也經過氣球擴張治療
手腫消退的情況會在一週後的門診立刻看得出來
有的時候接到學弟的電話說
他做了廔管攝影了
可是沒有看到我猜想的血管狹窄問題
讓我有些摸不著頭緒
只能讓病人繼續等待一兩個月
看看是否會慢慢消腫

有些病人真的等到前胸的皮膚或者脖子上長出粗大的側枝循環了
才發現
可能本來的廔管攝影做得不夠清楚
沒有看出病人短短的嚴重的中央靜脈狹窄
痛失治療的先機
讓我被患者多怨恨了好幾個禮拜

後來這樣的患者
我會在等一個月左右在親自做一次廔管攝影
最近一位病人就發現
去年十二月做的廔管攝影發現鎖骨下靜脈與上腔靜脈交接口好像有問題又好像還好
(下圖左右顛倒, 應該是刀太多或者助手太菜, 住院醫師懶得將畫面調整正確 )

我們住院醫師沒有做什麼氣球擴張就讓病人回家了
病人的右手洗腎廔管還是又腫又紅的好幾個月
後來勉強洗腎了
雖然廔管流速可以達到進三百
靜脈端的壓力老是將近兩百
還是可以勉強使用

最近幾天
廔管終於阻塞了
我親自幫他做了一個無切口的血栓溶解與氣球擴張手術
發現病人的前臂與手掌手臂都有水腫的現象
胸前也有明顯測枝表淺靜脈
我做完溶栓以及靜脈接口處的氣球擴張手術後
發現導絲不容易進入上腔靜脈與右心房中
可是從手上廔管上的導管無法照出漂亮的中央靜脈影像
我將氣球導管放到鎖骨下靜脈用力做了一個中央靜脈攝影
挖...
中央靜脈竟然幾乎完全塞住了
明顯的是上次十個月前照影后
中央靜脈的問題已經進展得非常嚴重了

我使用大兩號的鞘管與超大氣球
將完全阻塞的地方用力地撐了幾次



之後的血管攝影變成還可以的樣子

今天回來門診
整個手前臂以及手掌手臂都出現明顯皺紋了
廔管的震顫也變得非常美妙
我趕緊跟高興的家屬說
通完血管無法保證可以使用多久
如果又出現手腫或者洗腎機器出現靜脈端壓力上升的警訊
還是要回來再做一次氣球擴張處理

病人家屬很有學問的問我
如果使用大尺寸支架是否可以讓廔管的壽命延長
我想到最近讀的一篇有人使用大尺寸wall stent 治療洗腎患者中央靜脈狹窄的病人半年
以及一年兩年的暢通率分別是84%, 56%, 28%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0405739
另一篇更慘
半年只有46%, 一年是2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724770

我連忙跟他說
我想如果病灶回縮的並不厲害還是繼續使用氣球擴張來處理就好了
別花冤枉錢了....

我比較在意的是
為什麼十個月前攝影看起來還好的中央靜脈
會慢慢進展到完全阻塞
奇怪奇怪
原本是個短短的嚴重病灶我們沒有發現嗎???
該怎麼來證實呢 ????
要用氣球試撐看看呢還是量測靜脈端壓力呢???
還是要改變中央靜脈攝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