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繞道手術在涼冷的季節真的病人多到不行
優秀的醫師就是應該在病人血管還不錯的時候可以達到繞道血管超過兩三年的暢通率
更別提我們最在意的肢體拯救率( limb salvage rate )
這個阿公已經80多歲了
平常可以走路5-6公里
一年多前因為心率不整發作造成雙腳的動脈阻塞
他轉來醫院的時候已經血管阻塞的症狀超過四個禮拜了
我們立即幫他做動脈的血栓清除手術
病人的左腳很容易就清掉血塊
但右腳的血塊就無法完全清除乾淨
所以只好當機立斷
拿了三十多公分的病人身上的表淺靜脈
幫病人做了一個膕動脈至後脛骨動脈的繞道手術
病人很合作的在門診追蹤
直到有一天他發現我們原本埋在小腿皮下的靜脈脈搏變弱了
我們安排了一個動脈攝影
發現
原來是膕動脈又有一個新的血栓塞在我們接血管的前端
我們將病人血管內的血栓用氣球導管拿掉了
病人很高興的出了院
這次過年後
病人回來門診拿藥
抱怨原先可以走路沒有問題的右腳又開始疼痛
原先皮膚下面跳動的不錯的血管則已經摸不到脈搏
我確定了一下
的確我們做的繞道血管已經塞住了
可惡
還不到一年半呢
一下子就塞住了
鑑於病人平常有運動的習慣
我們討論了兩次門診
他終於答應我們再一次的手術
這次我計畫從膝蓋上的膕動脈接到原先腳踝內側的後脛骨動脈
預計利用一條人工血管搭配遠端接口的靜脈袖口的技巧( venous cuff, 又稱為Miller patch )
這個使用一小段病人身上的表淺靜脈環繞病人不到兩毫米的後脛骨動脈一圈
據統計可以增加這種再次動脈繞道患者血管移植物的暢通率
我們醫院一共只做了三次
做之前我還看了一下人家論文上討論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希望這次別把病人的動脈搞砸了
我取下病人大腿約六公分長的血管
然後劈開血管
在劈開約一吋長的後脛骨動脈
好像圍巾一樣繞了一圈
完成圖就發現後脛動脈的開口變得又大又挺
縫上人工血管變成一個容易的事情
然後經已經打好洞的人工血管縫上這個靜脈袖口( venous cuff )
好了
完成圖變成好像是人工血管縫在血管瘤上面
當然完全沒有接口狹窄的問題了
好了,
接下來的問題
這個血管可不可以在維持超過一年甚至兩三年的暢通率呢
我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